星期二, 3月 01, 2011

大良公共單車系統


「大良」這個地名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是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的市中心,不過就是個鎮(雖然中國的鎮比台灣大得多)。2010年底,大良也有了公共單車系統,而且小小市區一設就70個租車站,我住的飯店同條路五百公尺內就有3個租車站。

大良是個珠江流域的眾多口岸之一(李小龍老家在附近),有條老街,發展也算快,有很多汽車、單車相關工業,台商也不少。市中心有許多現代化商場,裡面的消費,怪怪,跟台灣差不多。但一進入工業區就有明顯的差距,破舊而髒亂。他們說,一般工人是很少進市區的,一進去就要大失血。


在這裡看到公共單車系統實在意外,而且其普及度居然高於台北或高雄市。而且,一般馬路的慢車道也漆上了單車圖(而非機車道或機慢車道),雖然路上的行人與各種交通工具還是一樣橫衝直撞...

大良這個中國不知排第幾線的城市,吵雜、交通紊亂,但就單車政策而言,似乎比台北或高雄,更具備單車友善的前景,我是這樣覺得。

星期四, 12月 16, 2010

一個自行車道三種意見

近期到台南市的朋友會發現市區出現了土黃色的自行車道,位於慢車道、無區隔,即是美洲所謂的"Bike Lane"。不引人注意,也許是不花什麼錢,也許媒體只關注台北或高雄的自行車道新聞。我覺得是很好的示範,但是從朋友或網路上的意見看來,褒貶不一。各種意見大概不外乎三種類型,和何種用路族群有很大的關係,說「顏色很醜」或情緒上謾罵的就算了,整理如下:

一、非單車用路族群
認為沒有必要,造成交通混亂,壓縮其他族群空間。有人認為應該要推廣機車才對。

二,不通勤的單車休閒運動族群
這個是台灣單車主流族群,也是很多單車政策的依歸。大抵為:車太多,沒有區隔,很危險,行經動線風景不優...

三,單車通勤族群
這個族群也有兩類,一種是不管有沒有自行車道都已經上路騎車的人;另一種是綠色交通運輸的實踐者。前者大都沒什麼意見,後者有人覺得還是危險,但肯定的多。

關於第一類族群,只能很遺憾地說,在都會區私有汽機車未來只有限縮的空間,早晚而已。目前誠然會有危機感,覺得不受尊重,甚至怨懟單車族群。真正單車友善的城市也是適合人居的城市,改變一些通勤方式就可以辦到,公部門則應提供便捷便宜的大眾交通選項。

而第二類族群,有一個例子可以來說明:當初台北市規劃敦化北路自行車道時做過調查,這種有實體區隔的自行車「專用道」超過75%的單車族支持,結果做好之後很少人真的去使用,讓規劃單位大感意外。除了該自行道沒頭沒尾,支持者很多都用不到(因為不在通勤路徑上),事實是大部分支持自行車道者並不會上路通勤。

那也就是我等認為「自行車道無關節能減碳」的主要原因,台灣所謂「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只適合作為休閒用途。只休閒運動來騎車,不會改變通勤模式,也就對於節能減碳無所貢獻,畢竟休閒的用路比例與忠誠度都很低。再說一次,單車熱潮已過,沒有那麼多人會需要休閒自行車道。升級較為專業的單車運動族如跑車或登山車,請問,你會騎在自行車道上嗎?

再來說通勤路徑,世界上有沒有一套真正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不會有汽機車干擾,空氣好,風景美,哪裡都可以到。答案是沒有,連涵蓋所有通勤需求的一半都辦不到。爭世界單車友善首都的哥本哈根或阿姆斯特丹也辦不到,因為也不需要,大家早就習以為常地在一般馬路騎車,彼此都有空間。

何況一條「符合期待」的自行車道要價多少?違背節能減碳與資源共享原則。更糟的是為了蓋自行車道去徵地趕人,壓縮原本是綠帶或人居空間。

台南這種自行車道,基於道路共享,目前不會立即改變用路模式,非單車族群雖然反彈,但是他們也「看見了」單車的空間。自行車道的意義不是獨佔排他,而是讓不同用路族群彼此看見對方、行徑可以預期。而且,同一套交通邏輯,立場互換也通。

台南市接下來應普遍地設立該車道(畫線或上色),宣導再宣導,提供通勤替代方案,最後才取締。只要觀念一改變,單車友善環境早就在那邊了。

星期一, 7月 12, 2010

誰說自行車要在自行車道上騎?

台灣一窩瘋蓋自行車道不稀奇,那是當紅休閒活動,但現在比較不夯了,自行車道蓋了沒人騎怎麼辦?這不是最嚴重的,最可怕的情況還真的發生在同事身上,那就是汽車駕駛認定你自行車不應該騎上馬路,拿來當作肇事卸責的說詞:

「06月28日一大早,我依然騎著單車從左營到前鎮去上班,因為此時逆向「借行」自行車道的機車族不少,而且上班族學生也多,加上我車速會維持在20~30km/h的關係,大都行走慢車道,並維持最外緣行駛。

不料在捷運凹仔底站附近被一部闖紅燈右轉、且切入慢車道急駛的計程車從尾部追撞,於是我那部2009年的GIANT IGUANA輪框、變速器和車架整個歪了。

而這部計程車一開始就說是交通法規已經更改,猛咬我沒走自行車道,把他身上「僅有」的一千元丟給我就走了!(大家應該知道壞了這些東西要花多少錢來修吧)。我不是一個喜歡吵架的人,但我事事一定要追出個公理,我寫了信向市府交通局請教(案件編號B-202911,歡迎查證),而答案和我心中所想的完全一樣,也就是:「自行車本來就歸類為慢車,不因設有自行車道,而影響其行駛於慢車道的路權!」

希望自行車的車友,能多加轉載,也祝福這樣的司機,在體會到真正的交通道德、並學會尊重他人行路權利之前,讓他們罰單接到手軟!」


p.s.只是說詞那還好,若是心裡也這樣認定,在路上就不會給你該有的空間,那單車族就危險了。

星期二, 4月 13, 2010

左營翠華路自行車陸橋

別人的生命是倥金擱包銀...,不過,這次是單車族倥金包銀。左營翠華路自行車陸橋終於完工了!

接連「鳥松環湖自行車道」與「敦化路自行車道」的失敗,實在對國內自行車道工程沒有信心。不過,這個起碼是交通瓶頸、最沒爭議的單車道工程,對於「單車友善」形象有很大助益。

實際去看了一下,嗯,寬度夠、鋪面OK,最起碼沒有犯大錯。有一些意見認為東側凹子底公園出口轉彎過急,我覺得還好,那樣的彎度會讓人適當減速,反而不像西側蓮池潭出口太平直,很多小朋友真的是呼嘯而下。

走在橋上,俯瞰繁忙的路口,就會覺得蠻受禮遇的,難怪行人也愛。外觀也夠亮眼,有氣勢。還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星期五, 3月 26, 2010

選情是三小,我只知道單車通勤

報載去年6、7月間高調上路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啟用後爭議不斷,這段期間市府如父子騎驢般對其東修西改,現下又將為年底選情考量而開放平日汽機車使用。市府未能在最初整合各部門資源與力量,有遠見的廣納民意後再推行此一立意良善的政策,而是交給一個工程單位負全責,及至遇到社會上汽機車霸權的反彈後,又缺乏公共溝通的誠意與作為,最後竟為了年底選情而腰斬這一條單車道,這就像是懷孕期營養不良的母親,在生下了身體孱弱的嬰孩後,為了擔心養不大,就乾脆親手殺了他。。

綜觀國際間各國推行單車通勤的政策與作為,不外乎「bicycle friendly 5E」-Education、Engineering、Encouragement、Enforcement、Evaluation。

Education-自行車交通安全教育,從學童開始,教會孩子使用人生中第一種交通工具,更要學會如何在使用道路時尊重不同的用路人,並遵守道路交通規則,以維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Engineering-以工程建置自行車通勤所需的各項設施,例如:停車空間、淋浴間、跨縣市橋樑便道與單車通勤路網,以及單車與大眾運輸接駁硬體等等。

Encouragement-對單車通勤與通學提供的優惠鼓勵政策。現今學童不敢騎車上學多半是因為交通雍塞感覺危險,而交通雍塞原因是家長多半使用汽機車載小孩上學,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限制校門週邊汽機車臨停、規劃通學巷與鼓勵學童步行或以單車通學,不僅將更能保障學童的生命安全,也將培養下一代良好的用路素養和交通環境。在鼓勵上班族通勤方面,舉凡健保優惠、薪資補貼與福利發放,都有助於企業培養出健康、少請假而極富生產力的活力員工。

Enforcement-推行任何新政總需要「蘿蔔與棍棒齊下」,前一項是蘿蔔,這一項便是棍棒:高油價、汽機車停車費、汽燃稅、塞車稅、要先有停車位才能買車的法規,以及嚴格執法禁止汽機車駛入自行車道等等。

Evaluation-審慎評估,隨時反省檢討:自行車通勤環境或相關設施,以及自行車相關政策與法規是否有規畫設計不好的地方?要參酌民意與各方意見,經公開討論後逐一修正改進。

敦化單車道建置前後,北市府的作為在這五項當中,只有Engineering工程這項拿到五十分(只有一條單車道,不構成路網,其他相關硬體設施更付之闕如),其他四項全部掛零;敦化單車道通車後,旅居台北的國際友人不乏投書China Post要求市警局拿出魄力嚴格執法禁止汽機車進入單車道者,但意見均未獲重視。這使得敦化單車道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現市府竟決定:無力管理就乾脆廢除-養不大就殺了他。此舉恐陷單車騎士與其他用路人於更危險的交通環境中,這樣不負責任的人民父母官,終將失去選民的信任!(by 嘉文,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

p.s.嘉文傳文章過來說要投稿媒體,隔天就刊了出來。搶先一步在昨晚的鳥會演講時引用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