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23, 2006

自己的或共享?

我們都嚮往一條只有單車騎士可以通行的自行車「專用道」,但是如果我們的城市充滿自行車道,那對我們單車族真的是好事嗎?想一想...。很早以前就看過一些文章,認為自行車專用道恰好得到反效果,會阻礙單車活動的推行。

美國某些單車機構建議不要騎人行道(即使是設計給單車共用),因為反而更危險(如文後列的正反意見);英國是近年來投注最多資源興建自行車專用道的國家,最近也有很多檢討的聲浪... 。但是荷蘭、日本、德國的單車系統則傾向要騎士留在人行/單車共用的專用道上,到底哪一種比較好呢?

反對自行車專用道的人的主要理由有:
.自行車專用道讓汽車駕駛認定只有自行車道內才是可以騎車的。
.狹窄的自行車道反而讓通行其間的騎士不易操控。
.自行車道常被馬路切割,曲折或多有入口障礙,影響騎車順暢。
.自行車專用道常設計不良、缺乏維護,又常被佔用。
.自行車道讓單車騎士缺乏或忽略交通倫理及常識。
.自行車專用道造價昂貴,倒不如用來加強宣導與教育。

美國傾向鼓勵單車騎士把自己當作「一輛車」,共享道路,使用相同的號誌及交通倫理,擁有平等的路權,而不要侷限在狹窄的自行車道中。問題是,如果單車通勤的環境一開始很糟,例如一段烏煙瘴氣的繁忙公路,騎在車陣中是否是個好主意?而,我們或其他不是那麼「先進」的都市是否適用?我們的汽車駕駛把不把單車當作一輛車?

Critical Mass 臨界量」這個單車路權組織這時又浮現在腦中,這個名子的來由,據說是發起人在中國的經驗:在中國都市中有很多人騎單車,但是又沒有單車通勤設施,汽車又不相讓,每過一個路口,單車騎士會在路邊等,等到單車騎士的人數大到一定的量時,大夥兒就可以逼迫汽車讓路而安全通過路口。這個「臨界量」的概念啟發了他,他們開始在單車沙漠的大都會中「非法」集會(一開始)、癱瘓交通,藉以表達他們的需要—單車路權。

只要單車通勤的族群大到一定的量,那麼要留在單車道上或一般馬路上都沒問題。不過,回頭來,看見一個城市中充滿自行車道的指標及符號,很有鼓舞人心的功用,至少初期是需要的。我們需要一個單車的通行證,不管去哪裡?您說呢!

小帽譯的免撞守則
在自行車道上被撞
一定要騎人行道
一定不要騎人行道
十個單車通勤安全守則
單車上街頭指南
騎得像輛車
選路走
curb-hopper不得不騎人行道的心聲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阿德來信建議Critical Mass應譯為臨界「量」,的確,量才是正確的意思,因為中國譯為「臨界質量」,而我們慣常以「質」來稱「量」,所以才適譯為「質」。不過,顯然,從字面和實際意義來講都是量,故修正為「臨界量」。感謝阿德!

匿名 提到...

我以我在費城為例,
腳踏車騎上人行道是會被開單的。城市中有的地方有單車專用道,有的地方則是人車共用一個車道,或者是單車和公車共用一個車道。

不過,基本上,我騎車的時候怕車子,開車的時候怕單車騎士。前者是因為很多汽車駕駛不尊重單車騎士,後者則是很多單車騎士不遵守交通規則(這裡規定單車騎士基本上,必須把自己當作一輛車子來遵守交通規則),再加上很多人不戴安全帽。

所以我只好盡量避免尖峰時間,有時候也不得不騎上人行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