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部落時期獵了人頭才是好男人,困頓年代首要之途是賺錢、人要胖...。因應環境的變革,價值觀一直在調整,邊緣的價值觀有可能在往後世代變為主流。單車在一開始是神奇的發明,再變成時尚玩物,後來變成普遍交通工具、被取代的、落後的交通工具。登山車出現以及百年環法賽再把單車推上火線,傑克,結果走進了後工業時期,蹦!單車文藝復興運動開始。
如果真要定個起始點,我想,那應該是1992年在舊金山舉行的第一次「臨界量Critical Mass」,從此開啟單車文藝復興運動*。因為,那一天是汽車文明的頂點,從那一天之後,單車路權開始覺醒。雖然
歐陸如荷蘭、丹麥早就是單車王國,但是他們無汽車工業,汽車與單車消長並不明顯。
之後的每一天,更多人騎車通勤、旅行,更多單車道產生,觸發更多單車推廣活動(不管是溫暖的、還是激進的)、更多政府資源投入永續運輸政策...。
正面的誘因(如果騎車,我可以得到...):
省錢、健康、樂趣...
負面的誘因(如果不騎車,我會...):
2003年英國倫敦開始徵收「塞車稅London congestion charge」;2004年紐約地鐵炸彈威脅、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
路上的障礙:
單車道設計不良、路權不彰、汽車駕駛與單車騎士對立激化、單車失竊、空氣污染、單車推廣的逆流-德州柯林郡案、上海案...
公部門的推廣計畫:
.英國國家單車路網
.美國「ISTEA冰茶」法案
.美國「TEA21」法案
.加拿大多倫多單車規劃
...
各種單車活動/社團:
.騎車上班 Bike To Work(有一堆)
.英國單車週 National Bike Week
.單車電影Filmed By Bike
.鐵馬巡迴影展Bicycle Film Festival
.創意、回收-單車搞怪實驗社團Winking Circle
.溫暖有趣的Aeolian Ride
.把廣場變廚房
.紀念死於車禍的默騎 Ride Of Silence
.單車快遞的夜騎-水泥山登頂
.Bike Kill(單車Punk風)
.ZooBomber(單車Grunge風)
.單車應用大觀ProBicycle
購物/通勤利器(順應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載貨單車Cargobike
.延伸後架Xtracycle
.自製車大觀--單車森林The Bicycle Forest
*最早提出「單車文藝復興 Bicycle Renaissance」者,就我所知是John Pucher, Charles Komanoff, Paul Schimek在1999年發表的一篇報告:"Bicycling Renaissance in North America? Recent trends and alterna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bicycling",文中提到美國「ISTEA冰茶」法案於1991年開始推動,但我還是覺得1992年的「臨界量Critical Mass」更具有指標意義。
P.S.這算是一個小整理,這波啟發我們的風潮,我們正在參與,你也可以參與其中,單車文藝復興。
星期三, 6月 21, 200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0 則留言:
哇!太棒了
"單車文藝復興"連結
要努力把它轉寄出去...
剛剛的事,不過那個一筆單車畫好幾天了,總是畫不順...。好玩啦!怪鴨婷沒空...
誠心建議:
請用這個logo製成車衣,T-Shirt
或縫在鴨舌帽上
一定粉漂亮....
如果要來定義一下"單車文藝復興",要如何才能夠算是"單車文藝復興"運動ㄋ?
是一種感覺嗎?
會是一種藉由單車帶領人類自碳能源驅動還僕歸真回到人力獸力驅動的一種認同嗎?
騎乘鋼管車是不是因為與"單車文藝復興"牽到邊(不敢用-畫上等號)而像喝了"駭濤ㄚ"一般燒不退ㄋ?!
振德新(舊舊的)ProTour也算是"單車文藝復興"吧!!!
to:mhc
身為一個家長的我
看待"單車文藝復興"
免不了多了一份對未來的期待
當我們決定賣掉家中不常使用的第二部汽車
轉而添購三部單車的同時
我覺得自己做了這輩子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讓雙腳做它該做的事"
"讓生活脫離主流價值"
(不會讓人活得更從容自在的主流消費觀)
也試著讓孩子了解到
真正的"富裕"不在於家裡擁有幾部汽車
或是出遊時住幾顆星的飯店
當孩子問我
"騎單車這麼好玩,又不必去加油
我為什麼不能騎去上學"
我只能說"學校的規定令人遺憾"
我們的教育環境
連孩子最基本最能獨立思考的騎乘經驗
在他們創造力最強的時候
被硬生生剝奪了...
今日車隊所做的一切
其實已在孩子的心裡埋下良善的種子
他們真的可以透過單車社團的活動
吸收到足以應對未來的養份...
在此
還是要對大家說聲感謝
沒有大家先前的努力
我家的孩子(期待往後更多的孩子加入)
也許會循著我的成長方式
18歲考駕照...買房子考慮停車位
出遊怕塞車...然後滿腹勞騷與不滿的過著每一天...
長鬃山羊感動了我
我也會努力將這份感動傳達出去...
如果我們循著單車的
小蘭可真是前衛媽媽,在台灣,看看上下學期間哪間國小門前不塞車(一定要送到校門口嗎?)。國外在推「安全上學路徑 Safe Routes to School」,讓小朋友可以安全地騎車、走路上下學,滑板也行,以下是幾個網站資訊:
.美國國家安全路徑中心
.美國騎士聯盟
.英國永續運輸協會之安全路徑
「安全上學路徑 Safe Routes to School」的用意是什麼?
他們說:「是為了改善兒童健康,讓社區到學校的路徑更安全、方便,且更愉悅」--美國國家安全路徑中心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kids and the community by making walking and bicycling to school safer, easier and more enjoyable."--National Center For Safe Routes to School
ak的"單車文藝復興"
可延伸出的相關內容
有勞大家集思廣益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