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30, 2006
里山 Satoyama: Japan's S ecret Watergarden
"在日文中,「Satoyama(里山)」指的不是一個特定地點,它是人類社群且生態環境的緊密相連,【秘密花園新視界】影片中看似單調的生活裡,卻有著複雜的生態系統,透過HDTV的拍攝,人與自然究竟是何種關係,和諧依存亦或相互毀滅?NHK這部影片提供不少值得玩味思索的空間"----公共電視_觀點360
里山~陳玉峰老師觀點/ amadeus整理
陳玉峰老師說些什麼
之一
其實這個片子我剛看的時候,我馬上想到,我們台灣有一百多個頻道,其中有少數幾個頻道,只要你打開一看,整個人心就沉澱下來,心就柔軟起來,大概就像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 Nature;我看了這個片子第一個很大的衝擊是:「它其實是用自然生態的手法,去交付日本的八百萬宗教”自然神教”的一種農業水文的生活」簡易一句話就是這樣子;它不是在談自然生態,但它是用那樣的手法去處理,那就涉及到你問的問題:「他們的所有行為還是在利用啊!」
的確,人在”生存”,任何”生物帶”的生存都會用到自然資源,但問題就出在你(康永)提出來的問題算問題嗎?那我們把它解析一下,讓觀眾了解到自然、文明、農業是有什麼差別?
簡單的說:“自然”的人就是原始時代的人,或者是以前的台灣原住民也都是自然人,或者是花豹的生活;這也是自然生態體系。“文明”就是你、我,中間的就是”農業文化”。這大致上還可分為:
一、生活物質:
自然的人與動物,他/牠所有的使用資源完完全全是當下的太陽能;現在的文明人所使用的日常所需的一切,這些能源都是幾億年前儲存在恐龍、海底藻類,然後使用了超越幾億年的時空….我們現在真的是飛天鑽地。
那農業人呢,他大部份也是取材於當地,可是還有很多物質有商業的關係,所以它是介於中間。
二、能源使用的單位:
自然人若是使用一份文明人平均大概用了三千份的原始人的能量跟物質;換句話說,為了你一個人要生活,就必須有三千個原住民來服務你。那農業人呢,大概是三十倍左右。
三、垃圾:
原始時代自然人完全沒有垃圾(自然循環),現代文明人產生很多東西是自然界沒有辦法分解的,農業人則是少量而已
四、資源利用的模式:
原始人靠打獵,大部分的動物也都不儲存食物,他們利用資源的方式是”只取當下、只當下取”,這個真的是很簡單也很深奧…
那我們呢?我們可以把祖先留下來的,把後代子孫未來的,大概全部用光了。
農業呢?他是有適度的、適量的取,也就是【里山】這個影片裡面的一種”利益共生”,他是取量適度,雖沒達到只取當下、只當下取…
五、歧異度(diversity)
在自然生態體系裡面,它是朝向最大的”圓滿”,我們生態學稱它做climax”極相”,所以生物多元又多樣。那農業的文化它是不太一樣的,里山就是這樣的農業文化,它是半自然生態體系;例如一個原始森林你若將它砍掉,它會變成什麼?第一年馬上變成草生地,然後變成灌木,然後變成森林它是會回復的。
那農業呢?就是把原始森林砍掉以後,必須維持草生地,比如說種水稻、魯蘆葦等等;他就利用一年、長期循環在特定階段。
對照文明人又是如何呢?我們把所有的歧異度全部破壞,全世界的文明在世界各個城市裡面所能夠享受到的生活型態都一樣,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
從這裡我們可導出第六點、重複性跟韌度:就是遭遇到打擊的那種回復平衡的能力,這在自然生態裡是非常容易的;在農業裡則是用人力特定維持的,但它還是會發生一堆問題啊,例如台灣以前的農業社會經常發生稻飛蝨啦,一大堆的病害蟲害等等的問題。那文明人就沒什麼好講的了,單一化造成一堆文明病...
以上這六點的解析,我們就會知道,里山與台灣的農業文化都一樣,都是維持在一個特定平衡之下;很美妙的是,里山這個影片傳達了一些更意境雋永的、更深遠的東西浮現出來
之二
里山它反應的是一種自然神權,自然神教在農業社群的一種”水文文化”,它的背景是什麼呢?日本的所謂八百萬神教就是每一個東西都有神,其實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有的”泛靈論”;比如台灣人也說:睡覺的地方有床母、廚房有灶君公、椅子有椅仔姑、小朋友的「關水雞仔神」、大樹公、大石公......舉頭三尺有神明,它也反應了這個泛靈論。
我兩年前研究了大甲植物生態,寫完一本書之後才發現,為什麼大甲媽祖那麼興盛?我萃取出來一個最主要結構問題:「一百多年來,大甲鎮的農業人口都是三千人左右,都是固定幾戶,水田面積都是固定的,同時農業文化,穩定的水田利用跟媽祖信仰結合成為一種台灣的超穩定的文化結構」。里山它凝結的是八百萬神教跟整個農業生活,這個很有趣耶,既然台灣這些也都有,為什麼台灣不可以形成呢?你看里山,二十個家庭成立一個組每年清水草,這個文化台灣有沒有?多的是啊!你看他們在吃鯽魚壽司的時候,親朋好友找來共同分享,我看到這裡的時候,那個魚所分泌出來的那個口感是九個月、二百七十天那些菌類在蘊釀出來的風味,不禁令人酩酊陶醉。為什麼會有人與人之間的共生而不只是利用那些東西而已?台灣人沒有嗎?台灣人,客家人從農忙到抬棺材,叫做交工文化.....也都有啊!
但原住民的更好玩,他跟山林的每一個生物也都是兄弟,也都是分享。
影片中的俚語:”水來魚生”,它的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台灣人也有”船破海沉底”、”菜蟲菜腳死”.....這些都東西台灣通通有!
我們今天看這部片子,最有意義、最深層的東西其實是”人、地”的感情與認同,土地倫理,人地關係的一種展現,建立在人地共生的系統之下,然後變成一種生活型態,甚至變成一種宗教。…….
之三
里山固然可愛,但是我的故鄉叫台灣;各個國家各種不同的文化,我尊重每一種生活型,因為每一種生活型都有它的傳承,有它的歷史,有它的痛苦,有它的優雅……
千萬不要把琵琶湖當成觀光聖地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陳玉峰教授的觀點,能貼在這裡...真好!!
應該先跟你講一聲的,但我急著在週五前將這個主題逐漸加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