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31, 2006

為什麼會加入車隊?


由小蘭起個頭,大家一起來接龍!

這篇文章是今早在火車上打字的,個人覺得有些許感受並未完整記錄,只是先起個頭,希望有其他隊友能接續,與大家分享加入車隊的心情 !


今年三月,在公視討論區裡進行著高雄捷運的相關話題,朋友剛好也在此議題與市府團隊有過接觸,聽他數落過一堆交通怨言之後,也不知怎麼著,突然懷念起阿姆斯特丹滿街腳踏車景象,也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以汽車代步的行為是否可以改變?……該是離開駕駛座,換上腳踏車代步的"時候" 到了嗎?
我細細思量,也不急著預設任何"可能"……或許上網可搜尋到一些答案吧!

凡事總有第一次,沒想到這一連線就連上了長鬃山羊車隊,在此之前,還是尋訪了幾個車隊網頁,只是發現山羊後,就很難抗拒它的吸引力。我一向行事謹慎,"加入一群陌生人"的想法總是想想而已,會讓我認真思考"入會"這件事則是因為二件事的影響:一是橋頭糖廠,二是520免費早餐會

先是得知車隊也會去糖業博物館,我便開車帶著小朋友一同前往,看看能否"巧遇"車隊;糖廠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這幾年也陸續參與過很多次的活動。當天因為提早到,尋車位便容易些。不久,人潮車潮漸多,當天的攤位設置於道路兩側,行進中的人、汽車與攤位全都擠在一起……聽到不耐煩的民眾對著剛駛進來的車輛喊著"沒車位了",當然也少不了汽車對著遊客鳴喇叭(遊客邊走邊逛著小攤,那會在意車子有沒有空間通過)。這時,期待已久的車隊隊員們全副勁裝出現在販冰區,看似輕鬆愉快地吃著冰棒, 有些隊員在拍照,另一些則陸續進入了展覽室。此刻我心想,單車人與開車進入糖廠的遊客們心境上一定不同,起碼避免了塞車與找車位所產生的心情煩躁;但當我上網看過車隊的糖廠一日遊,才發現我的想法只對了一半,一般的遊客是進入了糖廠停好車才開始玩,而單車伙伴們則是一路玩到糖廠,再一路玩回家…..我終於搞清楚這中間的差別,也開始反省自己這些年嘴巴上唸著要對環境友善,但怎就從沒思考過,其實我也可以成為一個單車族呢!

至於5/20當天,那可真是令人感動啊!沒想到在高雄市,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地方,真有這麼一個單車團體,發起一個全國首見,立意良善又溫馨的免費單車早餐活動;我再次抱著"觀察"的心情想聽聽這群單車人如何話單車,如何將對單車的熱情傳達給初見面的"陌生人"...........
會後,我並沒有繼續參與車隊精心安排的行程,但心裡卻更篤定一些想法:在單車的路上,有一個團體友善地展開雙臂,只要我願意,我也能在此處體會到更多騎乘單車的樂趣喔!!

8 則留言:

aabb 提到...

一回想到當初加入車隊的情況,圣埔那個精采的前空翻就會自然浮現。

加入車隊當時,我該算是單車菜鳥嗎?可以歸為單車的中輟生吧,但MTB使我的單車生命得以復活,長鬃山羊則將我的人生帶入另一個境界。

大學時代,在那個依山面海的校園,寢室後窗打開就是鳥叫蟲鳴,前門一出就是遼闊的大海,住在半山腰的宿舍,每天就像在度假。男同學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要有一部機車,可以每天載著心愛的女同學,上山下山、下山上山的。而成天只知道揮霍體力的我,卻在寢室內擺了兩部單車,每次騎乘後的擦鏈條、調輪幅,是最享受的時刻。兩部單車,一部是購物與通勤回家專用,一部則是假日時一天一百公里專用。畢業後在離島服役,假日的座騎是一部小BMX,在那小小的地方有那麼一部小小的單車,還真管用。退伍後,經濟大幅起飛的台灣,馬路上的環境已不再適合玩單車,通勤的小白送給侄兒,那部一百club專用車則冷凍在儲物間。

會重新拾回單車,是因為MTB,是因為柴山的礦道。朋友買了部MTB,我在誠品買了阿桂的「路徑」,依照書內的描述,我第一次騎車進入早已相當熟悉的柴山。雖然因為不懂得Offroad控車技巧而頻頻推車,但我確確知道,是該坐回單車座墊的時候了。依照「路徑」書後所附的網址,上長鬃山羊的網站,享受大家的騎乘體驗並吸收大家的單車知識,那時隊上正好在翻譯一些單車文章,我就試著翻譯了一些,貼到留言板上,是交流,也是回饋,就這樣,我成了長鬃的一員,開始享受和大家同騎的樂趣,並樂於透過自已的影像與文字,將單車活動的點點滴滴透過網路,傳達給任一位同好。

的確,要加入一個陌生的團體很令人猶豫,但長鬃山羊就是這麼一個特別的團隊,這麼一個到處充滿問題的團隊。

匿名 提到...

"為什麼會加入車隊? "

這個問題問了10年之後,應該還是有人會提問吧 ! 兩年前我簡單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
------------------------

門馬羅 -- 從出風鼻出發

雨後的山坡草原顯得更加翠綠可人,初識門馬羅,總是會被那層層疊疊,一波又一波的的草綠所吸引.尤其隨著雲朵飛移,光之幻影仿彿就在這一座天成的表演舞台上,恣意賣弄風華.

這一天嘉年華的歡樂氣氛灑落在水泥石板路上,陡降泥土坡,密林崚線中,灑在努力踩踏的勇士和加油打氣的熱情觀眾的呼喊聲中 ..

站在漁港小村柏油路的最盡頭,沿著太平洋海岸線,把視線緩緩移至遠方海岬交會處 ..我曾經從那邊扛著車辛苦地走了過來 .. 是烈日無雲或急流驟雨 .. 好像只要硬著頭皮咬著牙根..就會踏過我現在站立的地方. 這裡距滿州約二十公里,門馬羅約三十公里不到.

"無誠勿試" --
2000年6月我在網路搜尋引擎上鍵入 "單車,高雄".
在此之前,我仍然是個單車獨行俠,除了每天上下班騎個來回約9公里的路程外,週日大抵會到柴山礦區練練腳力,同樣的路線騎久了, 總會有一股想往外探索的潛思 ...
搜尋結果列了幾項相關的訊息 ---其中 "出風鼻"似乎是最容易參加的活動 .. 但我並不太清楚這四個字的意涵 ..

這是我加入"長鬃山羊"的因緣過程.
那一天初次會見許大哥,阿桂,歐陽,智元. 車隊初創時期的規模就這麼大,有時候一台四輪車,活動前一晚一通電話便可成行.因為人少,相對地機動性也變得很強.

2004年5月23日趁著門馬羅大競技之餘,開車載著老婆,John,Jenny沿著台26線經滿州往旭海的方向緩緩滑去.沒有特別的目的地,有點開車看風景的味道..
在未抵九棚之前,行經一條熟悉的 Y 字叉路時,很自然地順勢往右轉了進去.. 我知道距此5公里處的終點,有個標示牌寫著"此路不通" .可能是個單向出口的小漁港村,不利經濟發展,人氣也跟著沒落,午後的景像顯得悠閒安適.昨晚的雨水己經把周遭的老樹清洗得光鮮亮麗,簡陋的小花圃開滿了白色花朵,古樸老舊的建築卻顯得有一種歷經歲月的拙然之美.
厚厚的雲層已經把太陽調和成宜人適度的光影.岸邊礁石激起的浪花傳來陣陣轟響.如果一切就緒,我倒是想躺在大樹下的吊床,度過這個偷來的下午..

站在"出風鼻走浪"路線的惡路終點,按下快門..不知影像本身是否可以讓不曾走浪而來的人,接收到那種"終於完成"的不思議成就感.. 如果很難的話,那就得親自體驗一番了 !

古諺有云 : "必經一遭出風鼻走浪,堪稱一隻羊 !" -- A serow who has been to Wind-Nose is a real Formosan serow !

------------------------------

今天再想想這個問題 .. "Why serow ? " 而非 "Why elephant or something .. ?"

早期的車隊,其實是個單純的活動團體, 是我朝七晚七之餘的強力活性劑!

一路走來,車隊真的改變不少,隊員大幅增加,原本以人文自然而自豪的風格,更因許多菁英加入 更顯多元茁壯!
即使這二年來我在"長鬃出羊"之後偷偷加上"北大武"三個字,以集團速度追逐自娛,而忘了山羊的青山小徑甘苦樂趣,
但關於 "Formosan Serow" 的想像還是一樣的 !!

aabb 提到...

王子的筆久未出鞘,筆鋒仍帶著豐富感情。對啦,長鬃山羊就是要你們幾位前輩才會有足夠的羊騷味啦!

匿名 提到...

王大哥,
您的文筆真好,請常到山羊網頁發表您的意見,讓我這個菜菜羊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另有一事想請教王大哥,您在"專欄"的文章有些會搭配一幅畫,可否告知作者大名?

匿名 提到...

單車印象

回應小蘭的為甚麼加入車隊,把年前對單車的記憶所寫下的的一些字原封不動copy上來;有些雜亂,而且它並不完全,卻被我擱置了一年,似乎沒有再提筆的衝動...而且跟加入車隊沒有多大關係....請阿土哥哥幫它轉貼到小蘭的為甚麼加入車隊...礙疑公司規定無法安裝firefox..還是無法在blog 留言:

單車印象之一

腳踏車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有構造簡單、輕巧靈活的特性;較之步行跑步快捷省力;但不適合長途旅行,短距離(10公里以內)移動則游刃有餘;以現在腳踏車生產技術,日行百里,並非難事;然駝重則非其所能也!50、60年代腳踏車是主要交通工具,當時的腳踏車粗重,可負重數百斤;今日的腳踏車設計,已不把駝重列入考量;繼之以輕量為終及鵠的,鋁鎂鈦等輕金屬廣泛用於高級車製造,複合材料也不惶多讓;反而較重之金屬鐵只有在一些低級品中才看得到,即使鐵製車也不復50年代『武車』粗重了;『荷重』功能已完全自腳踏車功能中被剃除了。然近來石油能源日益短缺,價格高漲,使得一些以石油能源為動力的交通工具如汽機車面臨無油可用之窘境;這不盡讓我腦中浮現一副50、60年代街道光景,行人及腳踏車滿街跑,久久才有一部汽車駛過,引起街道一陣不安,旋即恢復平和安詳。如果是這樣,那『荷重』、『載人』功能於不久將被要求恢復。

我對單車的第一印象,場景要拉回當我還是小孩時,民國六十年,約莫國小三、四年級10歲左右吧;嘉南平原的鄉下,『武車』是老爸用來載貨及往來隔壁村莊的工具,『武車』就是那種後面有一個大大的、格子狀貨架那種鐵馬;載貨也載人,記得老爸常用來載牛草,而且每次都好像過載一樣,又重又高、整個車身幾乎被牛草掩沒,為了取得車身平衡,前面車手把還會調掛幾捆牛草;每次回到家曬穀場,總會大聲吆喝,要老媽或大姐出來幫忙將『武車』立起來,當時我還太小,幫不上忙,只有在旁邊看的份,老媽會在後面幫忙拉車,因為身材瘦小,似乎每次都費好大一番工夫才能讓『武車』站起來。
『武車』不載貨時,我就有機會坐在它那又大又硬的貨架上,兩腳懸掛在貨架外擺蕩,兩手抓著座椅後面的兩個大耳環,就是定點停放,僅坐在上面也覺得很爽快;老爸會不時提醒:要我把兩腳張開,免得被轉動的車輪捲入,當時物資缺乏,鄉下小孩是沒鞋子穿的,被轉動的車輪打到會很痛的,被捲入則會造成腳很大的傷害。……………..之一to be continue

單車印象之二

開始學騎腳踏車也大概在這時候;那時沒有單為小孩設計的車,所以學騎車也是利用『武車』;因為人小車大,正常坐在座墊上腳是無法扣到踏板,所以就將右腳伸過前面三角車架踩住右踏板,左腳半彎曲踩住左踏板;就用這種奇異的姿式學騎車;因為人小車大,遠遠看去還看不出個人來呢!而老一輩也展現其古老智慧,為怕小孩學騎車時,倒地被『武車』壓傷,往往會在後面車架綁一附扁擔;當『武車』倒地時,扁擔就先支撐住地面,留出空間給小孩,這樣『武車』就不會直接壓在小孩身上了,壓斷骨頭之類;皮肉傷倒無仿。我就是用這樣奇怪的方式學會騎腳踏車。剛開始會在自家的曬穀場直線練習,跌跌撞撞幾次後,抓到平衡竅門後就可繞圈子而不摔倒了。以現在的思維去回溯這樣的學騎腳踏車方式,真不可思議啊!但當時的我們真的就是以這樣方式學會騎腳踏車啊!女生也不例外,印象中堂姐們比我都還厲害呢!接下來會利用老爸沒使用車子的空檔,偷偷騎著『武車』到田野去享受馭風的感覺,用的還是這種怪姿式。記得有一次騎著『武車』在村外圳溝的堤岸上,好像是被牛車長久碾過的凹槽拌倒吧!左胸心臟部位的排骨,直接撞上手把尖端部位,痛得不得了,但因害怕被罵,回家也不敢跟父母報告,我也不知父母是否知道這件事否?當然也沒做什麼醫治,小孩子骨頭長的快嗎!前些日子公司體檢,胸部X光片就將這傷痕顯現出來了,原來第七胸骨當時已有裂痕。自那時起左胸骨就留下一個凹陷了,直到現在都還在ㄋ。套句現在騎單車術語,當時我『壘鏟』啦(台語,犁田之意;意指摔車)。 ………………………..之二 to be continue

單車印象之三
上了國中後,學校在隔壁村莊,與家有四公里遠;於是有了一部自己的腳踏車;不是『武車』那一類型,好像是沒有後架,煞車是腳煞,當要停車時,須往後踩;感覺煞車不是很牢靠,停不大住!變速車還不普遍,當時也還不知有變速車這玩意兒。同學都是從四方鄉下騎車前來;每次剛開學,都要與同學騎單車到朴子鎮一趟,去買參考書、試卷之類的文具。這期間對單車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只約略記得每次冬天時,上完學校輔導課,天已近黑;同村的都會結伴同行;回家的路又黑又冷,出了村外會經過一座公墓,每個人都靜悄悄,不敢多話,踏板越踩越快。夏天時就好多了,經常是踩著滿天金黃色的雲彩,迎著微風,夕陽西下;嘉南平原的夕陽像一輪大火球,讓我們追著跑。

國中之後,離開鄉下,負笈到縣城,旋即某種因素又來到了台北城,直到大學畢業這段期間,對單車如今回顧起來,盡是一片空白,沒有留下任何騎單車的印象,高中三年都是以公車代步;那時若是有一部破單車,應該對台北城會有一番不同的認知,那時的東區國際學舍附近還都是一片荒涼,往事已矣!大學是在中壢完成,中壢這地方到了冬天,相當濕冷;有新竹的風,也有台北的陰雨;騎車來往於宿舍系所之間是很辛苦的事;撐傘怕風,撐了也擋不了雨,往往就淋雨低頭前行,還好雨都不是粉大,只是外套表面溼了而已。

當完兵就業之後,相繼買了機車汽車做為交通工具,追求的是快速;走路超過三分鐘,就要騎機車。1986~1995這10年從未有想買腳踏車的觀念。

1995年因工作關係,出差日本個把月,搭電車通勤;日本通勤是以火車站為中心,上班族一般走路或騎腳踏車到車站附近趕搭火車;機車幾乎見不到(個人感覺通勤機車是一種社會文化低落的表徵,無怪乎罵人水平低曰機車),火車站附近會停放許多通勤腳踏車;雖說隨意停放一樣造成周遭環境凌亂,但比起機車所造成的噪音、空氣污染、環境凌亂等後遺症,單車+大眾交通工具通勤仍然值得鼓勵。這段期間放假會到處去逛逛,有一次在一家百貨公司,看到一部腳踏車標價要十幾萬日幣;當時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有這樣貴的腳踏車,比台灣的機車還貴(約三萬台幣);…………………之三 to be continue

單車印象之四
老大早早就學會騎腳踏車,他不像當時我小時候的那般學車了;先有給小孩子騎不會摔倒,後輪兩旁有佐輪的小孩車;剛開始他會依賴佐輪,一段時間具有平衡感後,佐輪反成為障礙,無法高速轉彎;要是說要把佐輪拿掉,說甚麼他也不要;反而有一次他表哥惡作劇,將兩個佐輪拿掉沒讓他知道,就這樣他克服了佐輪的障礙,學會真正的騎車;一有空就會帶他去公園廣場騎車繞圈子(文化中心大理石圓形廣場最適合小孩子練車,大人還可以坐在看台上注意動靜;勞工公園廣場也不錯),漸漸的繞圈子已無法讓他滿足了。他急著想探索這個世界!為了能讓他能夠騎上馬路,必須添購性能較佳的腳踏車;也為了能帶著他探索新視野,我自己也必須要有適當的座騎。也就是這樣的機運開啟我塵封的單車記憶。『小孩是大人之師!』,赤子之心,人皆有之。
我帶著他到高雄當時有名的腳踏車「賊仔市」大公路,想去買他跟我的座騎;我幫他買了一台新的20”的MTB,2X5變速系統,固定前叉(這部車有一段時間被放在鄉下生鏽,現在是老二的座騎了)。我自己則選了一部二手的Merida ATX 890吧,3x7速,避震前差。這是個開端,慢慢的我就迷戀上這簡單的、有著兩個圈圈的機械(Bi-Cycle)了。…………………..之四 to be continue

騎單車的好處(為什麼我會喜歡騎車)
1. 省能源【錢】:與摩托車比較,每日行駛10公里計算;一年可省5000元燃料費。
2. 休閒育樂:三五好友同騎,消磨假日時光;正當育樂,工作之餘生活多彩有所託。
3. 健身運動:有氧運動,增進心肺功能,消除贅肉,體態輕盈,增進自我信心。心理踏實,積極進取,勇於面對挑戰【來自生活方面的挑戰】。
4. 酷炫行頭,符合人類(動物)愛現本性;教育禮數總要我們溫良恭儉讓,總要把人性較野性的另一面隱藏;為自我隱藏的一面尋找出口,有助心理平衡。

匿名 提到...

回應mhc大哥的童年經驗:
我第一次學單車, 騎的是老媽的買菜車,老爸也是怕我摔, 就在後坐綁了一長木條。 我肯定那不是扁擔,因為家裡當時有很多不知名的木材(我老爸是木匠)倚在牆面,老爸就順手拿了一條......

印象中, 那段練騎的過程,因為有了木條,還真的沒摔下車, 但是, 因平衡不好導致車傾斜木條觸地的時候還真是尷尬, 一時之間不知該跳下車還是繼續"動彈不得".....

匿名 提到...

To : 小蘭
專欄裡的文章所 Post 的圖像,大都是經過處理的數位相片,不是某人的畫作 !!!為了避免著作權問題,通常我會用自己隨意拍得的相片 .

匿名 提到...

這個故事,我就(寡廉鮮恥地)再說一次:

1997年年底北羊元忠(我同學兼換帖的)花3萬大元買了一輛金黃色登山車(KONA Kula),我心想這莫非真的是黃金打造的?!不服氣之餘也用近3萬元買了我第二輛登山車(買第一輛時不曉得那是做啥用,只用來旅行,即是我第一輛通勤車)。

那輛登山車(自組的Mongoose)是在五福國中旁巷子裡的捷生車店買的,也認識了當時常跑那裡的智元與黑羊,還有許大哥。車店老闆就敦促我們組個車隊(成立之前就已經邀約常客騎車),於是連同同事--來自馬來西亞的明輝與當時仍在高雄工作的北羊吉評,在我以前公司(串門)開了籌備會議,車隊名字我原本屬意「城市鄉巴佬City Sneaker」,但是大家反對。隨手拿起「台灣保育類生態圖鑑」唸了一些名字,智元對於「台灣長鬃山羊」甚有好感,於是定名「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 Formosan Serow Biking Club」。

後續會議就定了方向、會費、隊規,並從我設計的兩組及明輝設計的一組(就是會員榜中那個缺圖的藍色替用圖像)挑選出隊徽,即是山羊頭。當時簽字的有蕭智元、歐陽瑤璞、周盟桂、洪元忠、楊吉評、符明輝,時間是2000年2月29日。

車隊成立之後,捷生車店老闆一直遊說來店的客人加入車隊,許大哥、晃華先後加入。許大哥以其豪邁誠摯個性及大哥風範,參加幾次活動之後就被共推為隊長;而晃華雖然已經加入車隊,領了第一代車衣,但是一直沒跟大家一起騎車(這個故事可以問他,據他說是哪有前一天才邀約的?),第一次跟大家騎車是車隊成立一年之後的舊七佳之旅,第一次就帶著全家以及朋友來騎,哲源才出發就與發財車對撞,撞壞了門牙,而他的朋友則半途被拋在林道某處,晃華當然也就半途折返,這第一次與車隊的騎乘,對於晃華而言可謂災難,而繼續留下來成為車隊第一家庭可真是奇談。

車隊第一次正式活動當然就是2000年出風鼻之旅,許大哥與王子第一次跟大家一起騎車,許大哥摔車之後扛完全程,完全展現頭家的堅毅性格,王子在網站上找到我們如上留言。第二個值得紀念的行程就是20010909的尾寮山,之前芫彰透過電話聊到一份山友的手抄資料可以當作登山車路線參考,於是邀約了此行程,芫彰、耀樟、士官長、宗樺、肥羊、小陳、長盛第一次參加活動,一拍則合!從此邁入長鬃山羊的全盛時期,幾乎每假日都去探訪一條從未去過的登山車路線。

同時,車隊成立不久網站跟著成立,一開始是掛在串門出版底下。如果真有特色,那就是持續不斷的騎乘與圖像網頁記錄,有些朋友從「路徑」這本書而知道我們,有些則是經由網站。不斷的騎乘累積登山車實力,在車隊交流的過程中「變態車隊」之名漸起,很多人朋友只當一次車友,留下來的大家都認識啦!默契與情誼是1K1M累經起來的;不斷地更新網頁(兩年後原本的虛擬空間就不夠用了),留下與土地互動的瞬間質量,讓熱情可以持續發光,既可緬懷,也可展望。

現在,Formosan Serow 2.0登場,單車文本書寫邁入新紀元,更精準、更多元、更多的參與感,接下來,等大家來書寫...

p.s.提到的人是兩次足資紀念行程以前的會員,因為他們現今相對沈默,故代為述說,如果要跳出來提出「在野」版本,那更是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