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2, 2006
「我的單車通勤心得」徵文.
「我的單車通勤心得」徵文 2006-09-21 09:48:07 / ak
教師會徵稿,無酬。我們可以先在哺草會書架中發佈,當成一個專題,非會員可(允許我們發佈在網站上)。也可在本留言板中發表,或mail,再整理到部落格書架中...
我的單車通勤觀
吳三任 2006.9.20
單車是「價值觀的選擇」「面對生活的態度」「純真夢想的執著」可以「無限延伸您的視野」,廣告人孫大偉的單車視野,我完全認同,而單車通勤之於我,健身是其次,主要還是在體現個人的價值觀與面對生活的態度。
長年居住在全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高雄」,當然理解在地交通的現實。聯結車、砂石車、貨車、房車、機車整日川流不息,伴隨著92,95,98與低硫柴油繽紛多樣的廢氣,在每一條主幹道上玩著搶空白的遊戲。這樣的空間與環境,如果對單車沒有一股狂熱,沒有自我的理想性與價值觀作後盾,只要一、二次感冒,就很容易不再是一個單車通勤族了。單車通勤多年,過程中累積了一些經驗與想法,久久回顧一下,發覺自己已更能享受先進的環保人生。
「或許休養了三天的身子,未完全復原,還是因為口罩戴多了的關係,一早騎起車來就顯得恍恍忽忽。先是被一輛飛快的摩托車由側面Kiss到了前輪,不久之後又差點兒被一位歐巴桑攔腰撞上,幸好都人車平安。」
「星期一路上的機車真的比較多,已經很久沒有起這種厭煩心了,以往總是可以預先閃過車陣,不至於淪陷在隆隆的廢氣中,今天卻是閃不了又差點出意外,對那些排著廢氣,又橫衝直撞的機車,氣得嘴裏簡直要淡出個鳥來。」
「那天騎著單車進入地下道時,異想天開地想要把地下道中那股人間煉獄的感覺用影像呈現出來,乃靠著邊,左手按著前剎車,右手持著相機,跟著一大群吐著白煙的機車慢慢滑入地下道。突然按著剎車的左手被身後冒出的機車碰了一下,身體跟著踉蹌一下差點失去平衡,那位騎士還回頭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大概是怪我擋了他的路,隨即在車陣中蛇行突圍揚長而去。憋著口鼻,忍著氣,踏上地下道出口的短坡,過了壅塞的建國路口,就是寬闊的林蔭車道了。身旁的機車仍有如競速比賽似的,一群又一群地向前全速飛馳,殘留下來的廢氣及噪音,激起心中一股怨氣,巴不得有一條法律可以全面禁止機車上街。心頭的嗔念尚未放下,一輛紅色的小綿羊從身後極貼近的距離突然閃出,之字型地在車道上橫行,車上那位年輕人姿態頗為悠閒,老頭子我則嘴上早『看』到沒聲音了。」
「記得從前一位同事,喜歡開二廂式的小房車。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喜歡在開車時思考,而開小車讓他感到自在有餘裕。我想騎單車時,未嘗不是如此,只要你放慢節奏,即使是在上下班的擁塞時間,你仍可以無所顧忌地放盪你的思緒。」
「遇到一個紅燈,你可以停駐在人行道上,在路口混亂的機車騎士身上找尋靈感;在街道上巡航,路過一段人聲鼎沸的市場,你會想想這種傳統的群居關係;早上公園裏散佈的那數百名白褲紅衣,直覺地就想到歌仔戲裏在天宮嬉戲的仙女。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性的關懷是本性還是後天的訓練?經由單車可以找到答案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騎車就騎車,幹嘛要扯出一篇莫名其妙的大道理呢!朋友之前說他愛騎單車是為了運動,為了健康。最近又跟我說,騎車只是為了一個『爽』字。騎車為什麼會爽呢?爽的又是什麼呢?」
「一樣上下班,開車和騎單車有何不同?一樣是遊旅,單車旅遊又有何特點?同樣是登山,用雙腳和騎登山車又有何差異?單車是交通工具?是運動器材?除此之外呢?單車會不會我是我們的虛擬觸角?有人用她來探索未知的地域,有人藉她來體會風土民情,有人則透過她感受大汗淋漓的快感。我發覺,我正騎著單車挖掘那段早已消褪的記憶,一段滄桑的兒時、無知的年少。」
「騎單車會是一種態度或喜好呢?喜愛單車的自在、喜愛汗流浹背的暢快、喜愛在山林穿梭的刺激,喜愛在烏煙瘴氣的交通尖峰時段單車通勤?初開始時應該是喜好的比重遠大於態度吧,慢慢的騎車這一個生活項目逐漸變成了一種態度。」
「騎車變成一種生活態度,這要如何解釋?一樣是通勤,當開車時,心中想的可能是『是否會準時?今天那個塞車的路口會不會好一點?找得到停車位嗎?』圍繞的中心是通勤的過程,背後的象徵是一種無奈。當汽車換成了單車時,如果心裏想的仍是『會不會遲到?路上車會不會很多?廢氣會不會很嚴重?』單車通勤是很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騎單車上班時,是在享受過程、享受 『心安理得無負擔』的輕鬆、享受一些意外發現、享受氣血暢通的舒適,甚至可以說是在享受一種先進的環保人生,背後的象徵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
單車通勤
小帽 2006.9.22
甫接觸單車之際,尚未了解到單車通勤原來有這麼大的好處,只曉得跨上單車可以跟幾位同好一起出去走走,在歷經多次跟著出去不再苦苦追趕之後,逐漸的感到體力不是有那麼大的負擔,才發現每天單車通勤小小累積出來的成果,竟也如此可觀。養成單車通勤習慣之後,在工作上的精神變得輕鬆不少,腦袋思路上也顯得靈活起來,這一切身體上的財富,都是歸功於單車通勤。
剛開始改用單車來取代機車通勤時的想法,單純的只是想利用上下班這短短的不到十公里的路程,改經由騎單車往返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每天必做事情的時間(上下班)來多做運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騎上單車的時候練習一些技巧,如直線路段練習迴轉速、停等紅燈時練習定竿、上橋時練習變速......等等的防無聊技法。還記得一開始改變通勤方式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原本就缺乏運動的情況之下,加上也不太能夠有效率的掌握身體的狀況,以為單程也不到十公里的路程,一身工作的服裝就跨上單車出門去了。但說時遲那時快,還沒騎到一半的距離就已經滿身是汗了!可能是因為身體還累積著太多的雜質,也可能是因為一直很少在運動的關係,千金難買早知道,記得當時雖然是冬季,工作的地方不會放冷氣,不會因為全身是汗又吹冷氣而感冒到還好,悶著一身汗坐整天的辦公室就不太好了。雖然沒有因此生病,但卻也擤了一天的鼻涕。
多次「革命」(通勤方式的改變)之後,也向幾位已有多年單車通勤經驗的前輩請益,方知道不論路程長短、冬天夏季,準備一套衣服在公司更換都是有其必要的。在大環境裡,單車族畢竟仍屬於少數族群,在用路上不免要多吸了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身上也會附著不少充滿空氣中的煙灰微粒,有的工作場所提供了衛浴給於員工使用,但是並不是每家公司行號都有那樣的規模,大部分是跟咱家一樣,有盥洗室讓你可以弄個濕毛巾擦擦身體,潔淨一身塵埃,不會因為改變通勤方式而影響了工作上原有應該具備的表現,那就不是單車通勤的本意了,而是能更有精神迎接一天的開始,工作時也能更清爽愉快。
單車通勤的好處,除了可以健身之外,另外就比較現實面的來說,改由單車通勤之後,在全球油價飆漲的今日,一段時間之後便可以發現荷包裡的銀兩不在消失的那麼快。本來開車、騎機車上班的時候,平均大概每四、五天要去加一次汽油兼吸廢油氣,在改用單車通勤之後,連在居家附近購物買便當也習慣以單車代步,機車使用到的機會減少了,加油的頻率相對也降低許多,荷包自然就不會一直感覺扁扁的。雖然這有點俗氣,但是卻是可以讓心情大好,豈不快哉!
單車通勤用路心得
ak 2006.10.4
不把單車當作通勤的選項,有時是根深蒂固的成見,這會因客觀環境的改變與社群的力量而破除。雖然目前單車上路有安全與健康疑慮,事實上如果作好準備,單車通勤的正面效益比負面多,而健康問題更是不必多談,上路之後去比較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
開始認真把單車通勤路線最佳化之後,串起了後街小巷、林蔭道、公園路徑...,通勤的環境變好,而且時間縮短,幾乎和騎機車不相上下。有時不得不騎機車或開車時,會覺得還是騎單車自在而便捷。在通勤上班的最後一段路,我會經過建國橋走愛河西側步道,這應該是共用路徑,享受一下河邊景致再上班。最近,這條愛河西側綠帶新建了「愛河自行車道」,理應要高興,在重點路段單車道有示範作用,但實際試用之後,對單車專用道的疑慮又多了一個現成案例。當然,還沒完工驗收,是否有改善空間仍是未知?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舊的河邊步道而不是這條新建的單車道。如果真有必要,原河邊步道平直、路幅夠寬,可以分隔出人行與單車道;而新建的部份,走起來迂迴、障礙多(不知是否為原設計的用意?),因還沒完工驗收,只是先行發現的問題:
.路口設有路障,進出不方便(其實也阻止不了機車進入)
.銜接不順暢、轉折多、部份路徑動向不明
.其他車輛停車佔用
.木棧道雨天溼滑
我不曉得原設計是否有考量實際騎乘者的需求?如果有,是否因為施工過程中因就現實環境而折衝變動?除了設計與施工的問題,當然公德與用路觀念不足是目前專用道不好用的原因之一,單車道花太多功夫在阻止其他機動車輛進入,連帶也讓單車騎士不方便。如果不能方便使用而導致使用率低,那有此必要興建單車專用道嗎?我同時是登山車騎士,要興建單車專用道來考驗技術我也不反對。
不是所有的單車專用道都設計不佳、施工不良,只是目前可見都存有類似的問題。另一個值得討論的是,關於單車的能力,你期待單車可以做什麼?可以多便捷?可以騎多遠?除了把單車當作休閒運動的人口之外;其他另一個面向,單車只是代步或是孩童玩具,那種只能在公園內、安全社區內進行的活動?那麼,有些國外都市有單車警騎,還有國家配備單車特種部隊...,奇怪嗎?有一個阿媽每天騎單車來回旗山與高雄之間賣菜,又覺得如何呢?
因此,國內單車專用道的設計者似乎認定:單車專用道的時速應該在10公里以下。如果陪小孩散步學騎車、觀光、沒事閒逛、買報紙可以,通勤不行!明明路上可以騎到時速20公里以上,為何要在單車道內用10公里的時速通勤10公里?而且也沒有比較安全。實際單車通勤者會比較歡迎「單車優先」的道路系統,不必自限於造價昂貴而又不方便的單車專用道。如果單車人口夠多,我想兩者不可偏廢,但得先上路,給自己與大環境一個機會。
我可以說,自從重新接觸單車至今十年,我每每訝異於單車的應用,我還沒體驗完單車的各種可能,還差得遠。尤其在現今文明發展大迴轉的年代中,單車在節源、健康、樂活的面向上往往是身居要角,把騎車當作是一種生活形態,正時行!
.影像記錄
台中山腳貓單車通勤觀
Arthur
在未跨上鐵馬前,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騎著自行車翻越大肚山去公司上班,我住在台中市中港交流道福華飯店附近,公司位於13公里外的清泉崗空軍基地內,若不可穿越滑行道,再加上繞道而行又要再加2公里,所以來回就約30公里的路程,回想起當初騎車上班大約是整整兩年前的事了,那時,騎車還不知如何換檔,由西屯路爬上台中都會公園時,還是用大齒盤費力踏著,「自以為」若現在就用中齒盤或小齒盤爬山,那麼以後遇見更陡的坡不就「沒法度」了,所幸一兩次後就被車友指導,慢慢學會一些騎車的技巧,也慢慢開啟自行車與我的人生觀。
台中市道路規畫時,大概不會想過有一群單車族會在這幾年穿梭汽車與機車間,連台中市國際無車日,單車都需與汽機車爭道(2004年台中山腳貓車隊熱情參與,但是,汽機車粉多,很危險耶!索性今年不參加了),所以,我們在物競天擇的鐵律下,山腳貓們多透早出門,避開車潮與污濁的空氣,在微亮的清晨中找出一條自己的通勤小路。
台中山腳貓車隊中,通勤族約佔三分之一,有時會激增至二分之一,每個人通勤的理由都不相同,有人是健身,有人想瘦身,有人想省油又省錢,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大家對於騎車的樂趣是愈來愈濃了。至於我,一開始是想減肥,半年後瘦5公斤,騎車又進入另一個心路歷程。同事之間常會相約早上在那裡集合,一起騎車去上班;下班也一起編隊回家,很有趣。
還記得剛騎車時,穿過台中市區,路樹透著淡淡的香氣,令我終生難忘感動莫名,平日開車車窗緊閉,有多少大自然的氣息與我們擦肩而過,騎著鐵馬慢慢地可看到許多忙錄生活中所無法察覺的事與物。騎車回家時,總要從公司對面樂群新村小路爬上都會公園,往大肚山陵線前進,小路上的一群野狗,我也不再害怕,最近我還看到小野狗在到處亂竄呢!這是一些小小的觀察,我也有一些小小的感動,人也就經常知足起來,歡喜起來。
如今,落葉將知秋近,北風頂著我前進,但是,就如同尹教官所說的,回家時可以提早十分鐘到家,來時逆風,回時順風,人生不就是如此!
昨日,從中央大學東亞大氣觀測研討會回辦公室,得知老處長早上騎車通勤受傷,我真的有許多深深的自責,若我不那麼鼓動大家騎車,也許老處長今天不會受傷,想了一夜,自責了一夜,我覺得有必要要告訴大家通勤時的注意事項,也許日後將心得整理,專文說明。說真的,大家騎車的平安,也成為我的一個壓力,這是我所未想到的結果。
今天,我還是騎車通勤,我知道大家心中都會有些陰影,但是,鐵馬通勤一族,小心為上是重要的。只是,今天轉彎時多回頭了幾次,確認再三,小心再小心。我想,老處長手傷痊癒後會歸隊的,而我們貓兒還是會踏著鐵馬,頂著北風,翻過大肚山,滑進公司,美好一天就此展開!
(PS:感謝老處長一肩扛下我們的罪與罰,希望手傷早日痊癒)
台中山腳貓車隊網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小朋友的單車通勤影像
http://irene1218.blogspot.com/
感同身受,Arthur的文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