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幕後黑手小蘭的運作,以及以前在串門的淵源,9/4參加了由高雄市教師會、台灣濕盟、高雄市綠色協會、高雄鳥會、文化愛河協會、舊城文化協會等團體或個人推動的「高雄市綠政白皮書」第四次議定會議。在場為大家做了「單車專用V.S. 單車優先」的簡報。
這些日子實際上路通勤與關注國外單車推廣活動,我是有一些疑慮及想法。跟阿土哥哥、小蘭、黑皮等幾次溝通參與這個會議的意願,彙整共識而做了一個電腦投影片來表達我們的意見。
除了用照片、影片以及先前整理的部落格文章來交代世界單車通勤概況,我彙整的建議如下:
我們的關切與疑慮:
.用路人的觀念及使用習慣
.單車專用道的造價、實用性、公平性、設計、施工與後續維護
.通勤的距離、氣候、城市尺度、體能等因素會決定騎乘形態,單車專用道不一定都適用
我們的建議:
.由分享資源,尊重彼此路權開始
.不要再興建觀光休閒型、不具通勤意義的單車專用道
.民間「臨界量」的展現可以來加速城市的改造
幸好之前就琢磨整理這些資料,否則以當天講得無頭無腦的狀況,大概很難傳達妥當。我針對當天可能不足的地方再來整理一下:
.荷蘭或丹麥等歐洲單車天堂國度是近百年的演化結果,非一朝一夕可得,和北美等其他國家目前為汽車主宰的交通觀不同,北美的單車友善環境是經由運動激撞爭取而來。
.公路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因為要享受汽車的便利性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地球暖化、擁塞、危害健康等汽車文明症候群。不是不要開車,而是有很多行程根本可以被騎單車或大眾交通工具所取代。
.如果你每天要騎10公里以上通勤,你就會發現單車專用道的問題在哪?這和在社區代步買報紙或碗粿、散步、親子活動是不能等同的。
.如果現實環境等因素把單車通勤排除在外,那麼也不需要興建休閒型單車專用道,倒不如多一點具有共用路徑的公園綠地。
.如果單車通勤是可行、必然、可以形成政策的交通方式,那麼把現有機車專用道改為單車優先道,配合修改交通法令與宣導。如果不能四通八達,單車專用道就沒有實際鼓勵通勤的意義。
下列是先前我們關注過的,作為補充資料:
.希望台鐵等大眾運輸系統可以開放單車上車作為接駁:給台鐵的一封信&大眾交通工具的運輸政策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荷蘭的單車制度
.英國單車政策急起直追:一萬英里奇蹟
.美國的汽車文化正在改變中:當美國不美國
.關於單車專用道的檢討:自己的或共享?&單車專用道迷思
.騎單車不會比開車呼吸更多廢氣:單車騎士與空氣污染
.阿土哥哥的單車通勤心得:我的單車通勤路線 in Kaohsiung&沙塵暴中通勤
.高雄市單車通勤教戰手冊:高雄市單車通勤路線規劃建議書
.單車專用道的造價?
2 則留言:
可以增加高雄捷運也可以乘載單車功能,
不要像台北市,單車僅能在假日與少數站可以使用,還要加上100元乘載費,這根本把單車當成假日休閒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
對!我也是對此深感不滿,下期單車誌有專文討論台灣大眾交通工具的單車政策,登出之後,再來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促成「單車作為進步交通工具」的觀念改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