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31, 2006
為什麼會加入車隊?
由小蘭起個頭,大家一起來接龍!
這篇文章是今早在火車上打字的,個人覺得有些許感受並未完整記錄,只是先起個頭,希望有其他隊友能接續,與大家分享加入車隊的心情 !
今年三月,在公視討論區裡進行著高雄捷運的相關話題,朋友剛好也在此議題與市府團隊有過接觸,聽他數落過一堆交通怨言之後,也不知怎麼著,突然懷念起阿姆斯特丹滿街腳踏車景象,也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以汽車代步的行為是否可以改變?……該是離開駕駛座,換上腳踏車代步的"時候" 到了嗎?
我細細思量,也不急著預設任何"可能"……或許上網可搜尋到一些答案吧!
凡事總有第一次,沒想到這一連線就連上了長鬃山羊車隊,在此之前,還是尋訪了幾個車隊網頁,只是發現山羊後,就很難抗拒它的吸引力。我一向行事謹慎,"加入一群陌生人"的想法總是想想而已,會讓我認真思考"入會"這件事則是因為二件事的影響:一是橋頭糖廠,二是520免費早餐會。
先是得知車隊也會去糖業博物館,我便開車帶著小朋友一同前往,看看能否"巧遇"車隊;糖廠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這幾年也陸續參與過很多次的活動。當天因為提早到,尋車位便容易些。不久,人潮車潮漸多,當天的攤位設置於道路兩側,行進中的人、汽車與攤位全都擠在一起……聽到不耐煩的民眾對著剛駛進來的車輛喊著"沒車位了",當然也少不了汽車對著遊客鳴喇叭(遊客邊走邊逛著小攤,那會在意車子有沒有空間通過)。這時,期待已久的車隊隊員們全副勁裝出現在販冰區,看似輕鬆愉快地吃著冰棒, 有些隊員在拍照,另一些則陸續進入了展覽室。此刻我心想,單車人與開車進入糖廠的遊客們心境上一定不同,起碼避免了塞車與找車位所產生的心情煩躁;但當我上網看過車隊的糖廠一日遊,才發現我的想法只對了一半,一般的遊客是進入了糖廠停好車才開始玩,而單車伙伴們則是一路玩到糖廠,再一路玩回家…..我終於搞清楚這中間的差別,也開始反省自己這些年嘴巴上唸著要對環境友善,但怎就從沒思考過,其實我也可以成為一個單車族呢!
至於5/20當天,那可真是令人感動啊!沒想到在高雄市,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地方,真有這麼一個單車團體,發起一個全國首見,立意良善又溫馨的免費單車早餐活動;我再次抱著"觀察"的心情想聽聽這群單車人如何話單車,如何將對單車的熱情傳達給初見面的"陌生人"...........
會後,我並沒有繼續參與車隊精心安排的行程,但心裡卻更篤定一些想法:在單車的路上,有一個團體友善地展開雙臂,只要我願意,我也能在此處體會到更多騎乘單車的樂趣喔!!
星期三, 8月 30, 2006
再次閱讀「美濃」「交工樂隊」....
好的回應不可以讓它埋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它絕對應該有自己的版面。
怪鴨婷寫的交工樂隊....
交工樂隊...
2001 年初,老公放假去高雄縣山上騎車,我則去誠品一口氣買了四張「交工樂隊」專輯,包括其前身淡水創立的「觀子音樂坑」等...(一次狂買是因為每張均捐50 元給美濃愛鄉協進會作為推動永續生態運動),回到家按出版年份順序一張一張聽,而當聽到第三張「我等就來唱山歌」專輯開始,便眼眶泛紅、口帶鼻音,打行動告訴老公說:怎麼辦?我好感動喔!同樣情形,聽到第四張「菊花夜行軍」時,又再一次打給他:你快點回來,好嗎?
知道這團體時,約在 1997年,某有線電視轉播「觀子音樂坑」97'客家庄巡迴演唱會實錄,當時雖覺得這團體音樂性表現上有些青澀,但是這群年輕的淡大學生,似乎想透過他們的創作音樂,傳達對鄉土的情感所加入傳統樂器與元素。而當聽到老山歌/反水庫之歌時,我卻被震懾感動了,原來,他們就如搖滾樂是因反戰而發揚光大的一樣,這群年輕人是有想法的。那時,我尚未到串門文化出版(高雄文藝界號稱串門是當時70,80年代高雄的地下文化中心)。沒多久,進入了串門文化出版從事美編工作,漸漸投身文史等工作,方發現原來美濃鄉親早在1993年以來,便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反水庫,以及之後結合南部個個綠色環保團體,共同為保護生態環境請命。
有人問我,為何感到淚流不止?除了這群年輕人回鄉的始末,器樂的運用,看到他們的演進與成熟,深思熟慮,樂團的靈魂人物的想法,以及又是串連回到70,8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這些全是有跡可循。(當時美濃出現一股年輕人返鄉潮,美濃中正路上捷安特—阿麟夫婦也是其一的例子。)
下午,聽到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時,每首歌曲所傳達的意念,眼淚不聽使喚的滴下,心想:(我一定是瘋了!怎有一張台灣的專輯會如此煽情,讓人催淚?)
尤其聽到最成熟作品「菊花夜行軍」,它就像一張搖滾史詩,整張串連著濃濃的美濃歷史,開始第一首《線道184》唱詩中一段:縣道184剛開始,像一尾蚯蚓,從日投落山、語糸又不通的地方,鑽到我們這個庄頭;...;縣道184從那兒望出去,像一穴老鼠洞,路兩旁的鐵刀木勾來搭去,孵出麻雀、蝴蝶和樹影;從那兒望出去縣道184像一條蝻蛇,久久才會有一輛摒屎(賓士)牌卡車,滿滿疊著粗大的檜木(Hinoki),轟天轟地從山裡剷出來....
《線道184》將時間帶回日治時代的背景,日人將許多樹種引進,其中美濃當地則從南洋引進了鐵刀木樹種,成為黃蝶最重要的蜜源植物。唸唱到滿滿疊著粗大的 Hinoki時,小時熟悉的意象湧現出來,小學二、三年級,寒暑假每天早上倚在二樓窗邊數著今天路過了幾輛滿滿疊著粗大的檜木的卡車從家院前駛過(檜木鮮紅的木質切割面與樹皮顏色形成對比),想想這些人類的這些行為,同小時無知的我一樣,更是難過,或許也是一種自省吧!
《菊花夜行軍》音樂性的整個鋪陳,美濃鄉親的相互支援,WTO對於鄉親農民的衝擊,等等...「交工」以一種勞動歌(對應呼唱)的方式,曲子進行的十分成熟完美。
《日久他鄉是故鄉》(外籍新娘識字班之歌)初聽之時同樣讓人十分驚訝,原來美濃人早已意識到外籍新娘等問題,並為當地一小群新嫁娘與台灣新土地共處所作的努力,在旋律方面更是好聽。後來一年後看到公視播出「交工樂隊」記錄專題時,見到此首歌謠主唱的越南新娘—黎氏玉印和其他識字班等成員,感到十分欣慰,心想,還好美濃鄉親把這群外籍新娘照顧的白白胖胖的,應該稱得上「幸福」吧!
(怎有二張台灣的專輯會如此煽情,讓人催淚?晚上老公回家後也把四張聽過一遍,結果他內心比我更激動,眼光同樣泛淚...)
里山 Satoyama: Japan's S ecret Watergarden
"在日文中,「Satoyama(里山)」指的不是一個特定地點,它是人類社群且生態環境的緊密相連,【秘密花園新視界】影片中看似單調的生活裡,卻有著複雜的生態系統,透過HDTV的拍攝,人與自然究竟是何種關係,和諧依存亦或相互毀滅?NHK這部影片提供不少值得玩味思索的空間"----公共電視_觀點360
里山~陳玉峰老師觀點/ amadeus整理
陳玉峰老師說些什麼
之一
其實這個片子我剛看的時候,我馬上想到,我們台灣有一百多個頻道,其中有少數幾個頻道,只要你打開一看,整個人心就沉澱下來,心就柔軟起來,大概就像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 Nature;我看了這個片子第一個很大的衝擊是:「它其實是用自然生態的手法,去交付日本的八百萬宗教”自然神教”的一種農業水文的生活」簡易一句話就是這樣子;它不是在談自然生態,但它是用那樣的手法去處理,那就涉及到你問的問題:「他們的所有行為還是在利用啊!」
的確,人在”生存”,任何”生物帶”的生存都會用到自然資源,但問題就出在你(康永)提出來的問題算問題嗎?那我們把它解析一下,讓觀眾了解到自然、文明、農業是有什麼差別?
簡單的說:“自然”的人就是原始時代的人,或者是以前的台灣原住民也都是自然人,或者是花豹的生活;這也是自然生態體系。“文明”就是你、我,中間的就是”農業文化”。這大致上還可分為:
一、生活物質:
自然的人與動物,他/牠所有的使用資源完完全全是當下的太陽能;現在的文明人所使用的日常所需的一切,這些能源都是幾億年前儲存在恐龍、海底藻類,然後使用了超越幾億年的時空….我們現在真的是飛天鑽地。
那農業人呢,他大部份也是取材於當地,可是還有很多物質有商業的關係,所以它是介於中間。
二、能源使用的單位:
自然人若是使用一份文明人平均大概用了三千份的原始人的能量跟物質;換句話說,為了你一個人要生活,就必須有三千個原住民來服務你。那農業人呢,大概是三十倍左右。
三、垃圾:
原始時代自然人完全沒有垃圾(自然循環),現代文明人產生很多東西是自然界沒有辦法分解的,農業人則是少量而已
四、資源利用的模式:
原始人靠打獵,大部分的動物也都不儲存食物,他們利用資源的方式是”只取當下、只當下取”,這個真的是很簡單也很深奧…
那我們呢?我們可以把祖先留下來的,把後代子孫未來的,大概全部用光了。
農業呢?他是有適度的、適量的取,也就是【里山】這個影片裡面的一種”利益共生”,他是取量適度,雖沒達到只取當下、只當下取…
五、歧異度(diversity)
在自然生態體系裡面,它是朝向最大的”圓滿”,我們生態學稱它做climax”極相”,所以生物多元又多樣。那農業的文化它是不太一樣的,里山就是這樣的農業文化,它是半自然生態體系;例如一個原始森林你若將它砍掉,它會變成什麼?第一年馬上變成草生地,然後變成灌木,然後變成森林它是會回復的。
那農業呢?就是把原始森林砍掉以後,必須維持草生地,比如說種水稻、魯蘆葦等等;他就利用一年、長期循環在特定階段。
對照文明人又是如何呢?我們把所有的歧異度全部破壞,全世界的文明在世界各個城市裡面所能夠享受到的生活型態都一樣,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
從這裡我們可導出第六點、重複性跟韌度:就是遭遇到打擊的那種回復平衡的能力,這在自然生態裡是非常容易的;在農業裡則是用人力特定維持的,但它還是會發生一堆問題啊,例如台灣以前的農業社會經常發生稻飛蝨啦,一大堆的病害蟲害等等的問題。那文明人就沒什麼好講的了,單一化造成一堆文明病...
以上這六點的解析,我們就會知道,里山與台灣的農業文化都一樣,都是維持在一個特定平衡之下;很美妙的是,里山這個影片傳達了一些更意境雋永的、更深遠的東西浮現出來
之二
里山它反應的是一種自然神權,自然神教在農業社群的一種”水文文化”,它的背景是什麼呢?日本的所謂八百萬神教就是每一個東西都有神,其實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有的”泛靈論”;比如台灣人也說:睡覺的地方有床母、廚房有灶君公、椅子有椅仔姑、小朋友的「關水雞仔神」、大樹公、大石公......舉頭三尺有神明,它也反應了這個泛靈論。
我兩年前研究了大甲植物生態,寫完一本書之後才發現,為什麼大甲媽祖那麼興盛?我萃取出來一個最主要結構問題:「一百多年來,大甲鎮的農業人口都是三千人左右,都是固定幾戶,水田面積都是固定的,同時農業文化,穩定的水田利用跟媽祖信仰結合成為一種台灣的超穩定的文化結構」。里山它凝結的是八百萬神教跟整個農業生活,這個很有趣耶,既然台灣這些也都有,為什麼台灣不可以形成呢?你看里山,二十個家庭成立一個組每年清水草,這個文化台灣有沒有?多的是啊!你看他們在吃鯽魚壽司的時候,親朋好友找來共同分享,我看到這裡的時候,那個魚所分泌出來的那個口感是九個月、二百七十天那些菌類在蘊釀出來的風味,不禁令人酩酊陶醉。為什麼會有人與人之間的共生而不只是利用那些東西而已?台灣人沒有嗎?台灣人,客家人從農忙到抬棺材,叫做交工文化.....也都有啊!
但原住民的更好玩,他跟山林的每一個生物也都是兄弟,也都是分享。
影片中的俚語:”水來魚生”,它的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台灣人也有”船破海沉底”、”菜蟲菜腳死”.....這些都東西台灣通通有!
我們今天看這部片子,最有意義、最深層的東西其實是”人、地”的感情與認同,土地倫理,人地關係的一種展現,建立在人地共生的系統之下,然後變成一種生活型態,甚至變成一種宗教。…….
之三
里山固然可愛,但是我的故鄉叫台灣;各個國家各種不同的文化,我尊重每一種生活型,因為每一種生活型都有它的傳承,有它的歷史,有它的痛苦,有它的優雅……
千萬不要把琵琶湖當成觀光聖地啦!!
有趣的討論─騎車和瑜珈.
騎車和瑜珈
如果騎自行車是用來上班的交通工具,這對心智的影響是很小的,會影響到的只是到目的的時間和安全性,那便不是瑜珈了。如果你騎自行車是在意識上是有目的的行為,那便可以討論了:
目的:
1.騎車會強健我們的身體。
2.騎車會堅強我們的心和專注力。
對應到瑜珈的修行方法:
1. Yama(持戒):定下騎車的訓練計畫,並持之以恆的去做,便是持戒。
1.1.騎車不要和別人有競爭心,這是Ahims ' a ' (非暴力)。
1.2.不妒嫉別人騎的快,這是 Asteya(不偷竊)。
1.3.騎車如要將潛力全部發揮,要節制性生活,這便是不縱慾(Brahmacarya)
1.4.騎車是你是專注無慾的奉獻體力,這便是不屯積(Aparigraha)
2. Niyama(精進):持續不間斷的騎車,並改善體能和技能
3. Sthu'lakriya(粗糙面的修持):指的是肌肉和身體強健的過程 ,騎車不用說身體會強健
4. Su'kshmakriya(精細面的修持):指的是呼吸控制的過程。騎車要騎的好,呼吸的節奏要跟的上。且空氣的品質也要好。這樣才會使我們能量充滿。
5. Pratyahara(感官回收):騎車時,所有感官都是集中在騎車這件事上,並且全身協調。
6. Dharana(心靈集中、念住):當感官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心靈便會集中。
騎車在注意安全前提、和空氣好的地方做。是悅性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吧!
--by Ares
Hi Ares!今年的合歡山我要留著帶你一起上,所以暫時保留,就是為了等你。
對應一下你的騎車修行法:
1我沒定什麼計畫,有時間或是想要流汗就上車,當計劃因故無法實行時,那個罪惡感對我是一種壓力與負擔。
2騎車最享受的就是感受劃過耳廓的風切聲,以及大齒盤帶動著鍊條的磨擦聲,騎車只有享受沒有其實的思維。
3騎車的時候通常我是不會做『性』相關的活動。
4生理的能量轉換與快速代謝,現在人最需要的。
5我還是會看今天的檳榔西施美不美!還有想著如果我下車我能買些什麼?買錯了會不會很奇怪?
6有時候我常想忘記身體的存在,因為累到快爆了!
合歡山車很少、空氣更新鮮,Ares我們一起來去吧!
--by Susan
轉貼自:http://www.bellataiwan.com/phpBB2/viewtopic.php?t=3457
如果騎自行車是用來上班的交通工具,這對心智的影響是很小的,會影響到的只是到目的的時間和安全性,那便不是瑜珈了。如果你騎自行車是在意識上是有目的的行為,那便可以討論了:
目的:
1.騎車會強健我們的身體。
2.騎車會堅強我們的心和專注力。
對應到瑜珈的修行方法:
1. Yama(持戒):定下騎車的訓練計畫,並持之以恆的去做,便是持戒。
1.1.騎車不要和別人有競爭心,這是Ahims ' a ' (非暴力)。
1.2.不妒嫉別人騎的快,這是 Asteya(不偷竊)。
1.3.騎車如要將潛力全部發揮,要節制性生活,這便是不縱慾(Brahmacarya)
1.4.騎車是你是專注無慾的奉獻體力,這便是不屯積(Aparigraha)
2. Niyama(精進):持續不間斷的騎車,並改善體能和技能
3. Sthu'lakriya(粗糙面的修持):指的是肌肉和身體強健的過程 ,騎車不用說身體會強健
4. Su'kshmakriya(精細面的修持):指的是呼吸控制的過程。騎車要騎的好,呼吸的節奏要跟的上。且空氣的品質也要好。這樣才會使我們能量充滿。
5. Pratyahara(感官回收):騎車時,所有感官都是集中在騎車這件事上,並且全身協調。
6. Dharana(心靈集中、念住):當感官都集中在一件事上,心靈便會集中。
騎車在注意安全前提、和空氣好的地方做。是悅性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吧!
--by Ares
Hi Ares!今年的合歡山我要留著帶你一起上,所以暫時保留,就是為了等你。
對應一下你的騎車修行法:
1我沒定什麼計畫,有時間或是想要流汗就上車,當計劃因故無法實行時,那個罪惡感對我是一種壓力與負擔。
2騎車最享受的就是感受劃過耳廓的風切聲,以及大齒盤帶動著鍊條的磨擦聲,騎車只有享受沒有其實的思維。
3騎車的時候通常我是不會做『性』相關的活動。
4生理的能量轉換與快速代謝,現在人最需要的。
5我還是會看今天的檳榔西施美不美!還有想著如果我下車我能買些什麼?買錯了會不會很奇怪?
6有時候我常想忘記身體的存在,因為累到快爆了!
合歡山車很少、空氣更新鮮,Ares我們一起來去吧!
--by Susan
轉貼自:http://www.bellataiwan.com/phpBB2/viewtopic.php?t=3457
星期二, 8月 29, 2006
可以這麼說,永遠的交工
認識交工樂隊是從 哺草會 開始的。
我很愛音樂,不同於一般填寫個人資料時,會在興趣欄寫下音樂二字的心情,更深入一點的來說是我十分喜愛各類的音調音色,對於各類型的音樂基本上也都不排斥。其篩選過濾的方式很簡單,首先要不抱著期待的心情,然後開始聽一張專輯、一支歌,或一首曲子,不能覺得舒服的也許聽過一次就從此擺著,芭樂的歌也許會多聽上個幾天一個禮拜,之後也是收起來積灰塵,不過偶爾會發現像交工樂隊這類的寶藏,一聽心裡頭就會明白,這是不會讓人想放下來的音樂。
即便你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或是在地的情結是多是少、或淺或深,接觸到這樣的音樂與旋律都由不得你會不發起雞皮疙瘩,月琴、大堂鼓、小堂鼓、中堂鼓、鈸、管子、嗩吶、三弦.......等等聲音一下來,念鄉思社稷的情愫不自主的都會湧泉般的打心裡面冒出來。
這嗩吶的聲音為什麼這樣打動我?明明在鄉,卻更思鄉,思念的不是故鄉,是過去孩童時代平凡純潔的心靈嗎?這外籍新娘的歌聲為什麼帶點隨波逐流的淡淡哀傷?離鄉背景只能依靠帶她們飄洋過海而來的男人,還好有伴可解思鄉之情,但家仍不是家,唯有日久他鄉是故鄉。為什麼菊花夜行軍是這樣的逆流而上的感受?不能更光明磊落一些嗎?要挑最好價的打頭陣,要用低價策略只盼能回本,原本看天吃飯就夠難過了,不能賺錢不打緊,還得要想盡辦法才能不賠錢,這樣的血淚史真不是生長在都市的人可以體會了解的。
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讓你心靈不能平息的聲音、歌聲,卻又讓你欲罷不能,多麼的想跟他們在同一條船,共同抵抗那有形的無形的「敵人」,「敵人」可能是一個愚蠢的政策、「敵人」可能是一場無情的風雨、「敵人」可能是必須離鄉背景的無奈、「敵人」可能是忍受孤寂無助時的哀傷心情,這是多麼的感傷!卻又多麼的讓人難以割捨。也許是我太多愁,但有機會也請找來聽聽看,然後跟我說說你是什麼感覺。
PS.
交工樂隊(1999年—2003年)是來自臺灣客家美濃鎮土裡的樂團,早期因為反美濃水庫而受到重視,解散之後成員們並沒有停止創作,後來一分為二,前交工樂隊主唱林生祥與筆手鍾永豐加上新成員成立生祥與瓦窯坑3(不過也在去年 解散 了),其餘成員則成立好客樂隊。
生祥與瓦窯坑3 wiki
交工樂隊 wiki
土地的聲音使者─交工樂隊
破報專訪
路邊一棵榕樹下之「齊聲交工」與「生祥與瓦窯坑3 "臨暗"」
爵士狗 汪汪叫之「宿命的解脫 日久他鄉是故鄉」與「看見音樂 聽見影像 在聽過菊花夜行軍之後」
星期一, 8月 28, 2006
單車專用道迷思.
如果能像荷蘭或是丹麥哥本哈根該多好?
很多的單車族都有這個願望,以前提到的英國正在迎頭趕上,也曾經比較過歐洲與美洲對於單車上路的態度不同。
現在抱樹人又有一個案例在討論:英國人Daniel Cadden最近被控告在馬路上「隨意騎單車 inconsiderate cycling」,因為他沒有好好留在單車道內,因超線而導致汽車要超過他而跟著超出到對向車道。
所以,有單車專用道之後,單車騎士就一定得騎在單車道上?!雖然單車專用道也是單車騎士經過爭取而設立的,理當越多越好,但是當單車專用道越多時,你就不可避免地會被要求「一定」要騎在單車道內。
有嗅到異味了嗎?請問單車專用道一定設計優秀而便捷好用嗎?不要說台灣,國外設計不當的單車專用道所在多有,而且汽車駕駛通常把單車專用道和暫停車格混同。
您認為呢?
Original原文:Cycle Lanes: Use them, or else...-TreeHugger
很多的單車族都有這個願望,以前提到的英國正在迎頭趕上,也曾經比較過歐洲與美洲對於單車上路的態度不同。
現在抱樹人又有一個案例在討論:英國人Daniel Cadden最近被控告在馬路上「隨意騎單車 inconsiderate cycling」,因為他沒有好好留在單車道內,因超線而導致汽車要超過他而跟著超出到對向車道。
所以,有單車專用道之後,單車騎士就一定得騎在單車道上?!雖然單車專用道也是單車騎士經過爭取而設立的,理當越多越好,但是當單車專用道越多時,你就不可避免地會被要求「一定」要騎在單車道內。
有嗅到異味了嗎?請問單車專用道一定設計優秀而便捷好用嗎?不要說台灣,國外設計不當的單車專用道所在多有,而且汽車駕駛通常把單車專用道和暫停車格混同。
您認為呢?
Original原文:Cycle Lanes: Use them, or else...-TreeHugger
星期四, 8月 24, 2006
李奧波/像山一樣思考
李奧波(1887~1948)的《沙郡年記》已出版五十餘年,
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像山一樣思考>,
積累了作者三十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因為句句精華,實難斷章取義,只好原文展現....
一個深沉、來自肺腑的號叫在各個懸崖之間迴響,然後滾落山下,隱入夜晚遙遠的黑暗之中。那叫喊爆發出一種狂野、反抗性的悲愁,爆發出對於世上一切逆境的蔑視。
一切活著的生物(也許也包括許多死者)都留心傾聽那聲音。對鹿而言,它提醒牠們死亡近在咫尺;對松樹而言,它預測了午夜的格鬥和雪上的血跡;對郊狼而言,那是一種有殘肉可食的應許;對牧羊者而言,那是銀行帳戶透支的威脅;對獵人而言,那是獠牙對於子彈的挑戰。然而,在這些明顯而迫切希望和恐懼之後,藏著一個更深奧的意義:只有山知道這個意義,只有山活得夠久,可以客觀地聆聽狼的嘷叫。
無法理解那聲音中所隱藏的意義者,仍知道它就在那裡,因為在整個狼群出沒的地區都可以感覺到它,而且它使得這兒有別於其它地區。所以在夜晚聽見狼嚎者,或者所有在白天察看狼的足跡者都可以感到隱約有股寒意襲上背脊。即使沒有看見或聽見狼,許多小事件也暗示著牠們的存在:一隻馱貨之馬半夜的嘶叫、石頭刺耳的滾動聲、一隻逃命之鹿的跳躍,以及雲杉之下陰影的情況。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察覺不出是否有狼,或無法察覺山對狼懷有秘密的看法。
我自己對這一點的深信不疑,要追逤溯到我看見狼死去的那一天。那時,我們正在一個高聳的懸崖上吃午餐,一條洶湧澎湃的河流在懸崖下推進著。我們原以為看見一隻胸部浸在白色水花之中,正涉水渡過急流的鹿。當牠爬上岸,朝我們走來,並且甩動著尾巴時,我們才明白我們錯了:那是一隻狼。其他六隻顯然已長大的小狼從柳樹叢跳出來,一起搖擺尾巴,同時嬉戲式地互相毆打,以示歡迎。所以我們的確看到一群狼,在懸崖下的一個空曠的平地中央打滾。
在那些日子裡,沒有一個人會放棄殺狼的機會。瞬間,子彈已經射入狼群裡,但是我們太興奮了,無法描準:我們總是搞不清楚如何以這麼陡的角度往下射擊。當我們用完的來福槍的子彈時,老狼倒下來了,另外有一隻狼拖著一條腿,進入山崩造成的一堆人類無法通行的岩石堆裡。
我們來到老狼那兒時,還可以看見牠眼睛裡兇狠的綠火漸漸熄滅。自那時起,我明白了,那雙眼睛裡有我前所未見的東西──某種只有狼和山知道的東西。我當時年輕氣盛,動不動就手癢,想扣扳機;我以為狼的減少意味著鹿會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著獵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了那綠色的火燄熄滅後,我明白狼和山都不會同意這個想法。
自此之後,我看到各州不斷地撲滅狼;看到許多剛剛才失去狼的山的面貌,看到向南的斜坡出現許多鹿剛踩出來的紛亂小徑。我看到每一株可食的灌木和幼木都被鹿吃去細枝和嫩葉,然後衰弱不振,不久便告死亡。我也看到每一棵可食的樹,在馬鞍頭高度以下的葉子都被鹿吃得精光。看到這樣的一座山,你會以為有人送給上帝一把新的大剪刀,叫祂成天只修剪樹木,不做其他事情。到了最後,人們期望的鹿群因為數量龐大而餓死了,牠們的骨頭和死去的鼠尾草一起便白,或者在成排只有高處長有葉子的刺柏下腐朽。
現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之中,山也活在對鹿隻的極度恐懼之中;而或許山的懼怕有更充份的理由,因為一隻公鹿被狼殺死了,兩、三年後便會有另一隻公鹿取而代之;然而,一座被過多的鹿摧毀的山脈,可能幾十年也無法回恢復原貌。
牛的情況也是如此。牧牛人除去了牧場上的狼,卻不明白自己正在接收了一項狼的工作:削減牛群的隻數,以適合牧場的大小。他沒有學會像山那樣地思考,因此,乾旱塵暴區就出現了,而河流將我們的未來沖入大海了裡。
我們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榮、舒適、長壽,以及單調的生活。鹿用牠柔軟的腿追求,牧羊人用陷阱和毒藥,政治家用筆,而大多數人則用機器、選票和錢。但是,這一切都只為了一件事:這個時代的和平。在這方面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許是客觀思考的必要條件。然而,就長遠來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會帶來危險。當梭羅說「野地裡蘊藏著這個世界的救贖」時,或許他正暗示著這一點。或許這就是狼的嘷叫所隱藏的意義;山早就明白了這個意義,只是大多數人仍然不明白。
星期三, 8月 23, 2006
【讀書心得】移動書房.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昆布」部落格文章的集結,但我不是建議別買書,好的文章應該要以書本的方式存在!雖然本於綠色思潮(我不是指DPP啦!)紙張能免則免,做人還是要有一些享受,書本即是其一。
這本書是怪鴨婷推薦的,但心得由我代寫,也不是什麼心得,而是斷章取義地抓出一些共鳴的地方。昆布是一位朋友的哥哥的筆名(但素昧平生),喜好閱讀,並在網路上發表讀書心得及導讀,迴響熱烈而集結成冊。
《移動書房》
作者:昆布
遠流出版
「至於James Joyce就更不必說了。他的第一本書《都柏林人》被二十二個出版商拒絕,等到第一版出版之後,還遭逢噩運。Joyce夫子自道:『當書本終於印出之後, 有些善心人士把整版的書全買了下來,然後在都柏林付之一炬,一種全新的私刑』。可以想見,那些善心人士一定認為Joyce把都柏林的醜態全給抖了出來,只有焚毀才能保住都柏林人的面子,或者如此才能消除心頭之恨。」--《退稿與知名度》
「直到最近閱讀他人旅行的經驗,才發現早有人具備相同的經驗,而且他們的敘述準確,表達也更深邃。正如迪波頓(Alain de Botton)在他《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裡所言:「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或火車,最容易引發我們心靈內在的對話。…藉由景物的流動,內省和反思反而比較可能留駐,不會一下子就溜走了。」,「在所有交通運輸的模式中,火車也許是對思考最有利的一種,因為作火車所看到的景觀不像乘船或搭飛機那樣單調,速度不至於慢得令人生氣,也不至於太快,讓我們仍能分辨窗外的景物。」」--《觀看他人旅行》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例證,是他從蒙田的談起,而把自己的經歷融合在一起。他列出了人生的幾種缺陷(Inadequacy):性愛、文化與智力的諸多缺陷。他也不隱諱有次他和女友到葡萄牙北部度假的經驗,一次難忘的挫敗。性致不彰,挺舉無力,可能是男人最羞恥的經歷。但是他調適的能力就是,還好,幾個月前剛讀到蒙田的隨筆,閱讀的新鮮的印象使他對無能釋懷,否則他就不可能讓丟人的事蹟寫在書上。」--《創意讀寫》
「看漫畫當然沒什麼不好,但卻成為一種逃遁,學生對文字感應遲鈍,習於接觸圖像,只對感官刺激有反應,缺乏思辯與感性能力。所以他們對文字的注意短暫,對有點深度的東西很快就感乏味。而這所學校產生的學生,將來可能都是製作電視節目的成員,他們的品味與判斷,直接影響觀眾的傾向與水準。我總認為閱讀能力的提昇,有助於大眾傳媒的進步。」--《圖書館:檢測城市靈魂深淺的憑據》
「其實生命中這類型的瑕疵,四處可見。每天讀著喧鬧轟嚷的新聞,爭吵不休,抗爭不斷,到處充滿了聲音與憤怒。也許爭吵議論的人,對人類隱藏的暇疵無所體會,或者他們根本只想製造新聞,填滿版面。如果,我們真能體會這種隱藏的傷痕,是不可挽救的瑕疵,四境不就可以安靜、穩定得多了?也許我是太天真了。」--《生命中的瑕疵》
作者的部落格:
·《練習與記事》
·《閱讀與書寫》
這本書是怪鴨婷推薦的,但心得由我代寫,也不是什麼心得,而是斷章取義地抓出一些共鳴的地方。昆布是一位朋友的哥哥的筆名(但素昧平生),喜好閱讀,並在網路上發表讀書心得及導讀,迴響熱烈而集結成冊。
《移動書房》
作者:昆布
遠流出版
「至於James Joyce就更不必說了。他的第一本書《都柏林人》被二十二個出版商拒絕,等到第一版出版之後,還遭逢噩運。Joyce夫子自道:『當書本終於印出之後, 有些善心人士把整版的書全買了下來,然後在都柏林付之一炬,一種全新的私刑』。可以想見,那些善心人士一定認為Joyce把都柏林的醜態全給抖了出來,只有焚毀才能保住都柏林人的面子,或者如此才能消除心頭之恨。」--《退稿與知名度》
「直到最近閱讀他人旅行的經驗,才發現早有人具備相同的經驗,而且他們的敘述準確,表達也更深邃。正如迪波頓(Alain de Botton)在他《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裡所言:「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或火車,最容易引發我們心靈內在的對話。…藉由景物的流動,內省和反思反而比較可能留駐,不會一下子就溜走了。」,「在所有交通運輸的模式中,火車也許是對思考最有利的一種,因為作火車所看到的景觀不像乘船或搭飛機那樣單調,速度不至於慢得令人生氣,也不至於太快,讓我們仍能分辨窗外的景物。」」--《觀看他人旅行》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例證,是他從蒙田的談起,而把自己的經歷融合在一起。他列出了人生的幾種缺陷(Inadequacy):性愛、文化與智力的諸多缺陷。他也不隱諱有次他和女友到葡萄牙北部度假的經驗,一次難忘的挫敗。性致不彰,挺舉無力,可能是男人最羞恥的經歷。但是他調適的能力就是,還好,幾個月前剛讀到蒙田的隨筆,閱讀的新鮮的印象使他對無能釋懷,否則他就不可能讓丟人的事蹟寫在書上。」--《創意讀寫》
「看漫畫當然沒什麼不好,但卻成為一種逃遁,學生對文字感應遲鈍,習於接觸圖像,只對感官刺激有反應,缺乏思辯與感性能力。所以他們對文字的注意短暫,對有點深度的東西很快就感乏味。而這所學校產生的學生,將來可能都是製作電視節目的成員,他們的品味與判斷,直接影響觀眾的傾向與水準。我總認為閱讀能力的提昇,有助於大眾傳媒的進步。」--《圖書館:檢測城市靈魂深淺的憑據》
「其實生命中這類型的瑕疵,四處可見。每天讀著喧鬧轟嚷的新聞,爭吵不休,抗爭不斷,到處充滿了聲音與憤怒。也許爭吵議論的人,對人類隱藏的暇疵無所體會,或者他們根本只想製造新聞,填滿版面。如果,我們真能體會這種隱藏的傷痕,是不可挽救的瑕疵,四境不就可以安靜、穩定得多了?也許我是太天真了。」--《生命中的瑕疵》
作者的部落格:
·《練習與記事》
·《閱讀與書寫》
星期二, 8月 22, 2006
交工樂隊美濃黃蝶祭演唱會!
菊花夜行軍-2001美濃黃蝶祭演唱會
交工樂隊的美濃黃蝶祭演唱會幾乎已經變成傳奇,以搖滾精神附和在地抗爭運動,台下大都是美濃鄉親與受音樂感染而遠到而來的知心樂迷,有人因此享受前所未有的搖滾聽覺經驗,有人因此而認識美濃、原鄉,甚至是生態。交工樂隊解散之後,此情此景難再,好在有Web 2.0,有人把片段放到了YouTube,真好!
《菊花夜行軍》、《縣道184》中口白的就是寫「我的南部意識」的鍾永豐;《風神125》中有主唱林生祥的母親優美而生活化母語的叮嚀,還有林生祥近乎宗教體驗的吟唱與第一嗩吶手-阿財的爵士即興演繹;《日久他鄉是故鄉》中外籍新娘既異國又在地的催淚小調...,以下:
·線道184
·風神125
·日久他鄉是故鄉
來自:怪鴨婷
P.S.縣道184就是下南橫,六龜往西,經美濃、旗山到田寮的椰林道,我們去騎過好幾回。
再來More,小帽整理了以上四首歌的歌詞及解說在「意見欄Comment」裡,還有上次的菊花夜行軍...
交工樂隊的美濃黃蝶祭演唱會幾乎已經變成傳奇,以搖滾精神附和在地抗爭運動,台下大都是美濃鄉親與受音樂感染而遠到而來的知心樂迷,有人因此享受前所未有的搖滾聽覺經驗,有人因此而認識美濃、原鄉,甚至是生態。交工樂隊解散之後,此情此景難再,好在有Web 2.0,有人把片段放到了YouTube,真好!
《菊花夜行軍》、《縣道184》中口白的就是寫「我的南部意識」的鍾永豐;《風神125》中有主唱林生祥的母親優美而生活化母語的叮嚀,還有林生祥近乎宗教體驗的吟唱與第一嗩吶手-阿財的爵士即興演繹;《日久他鄉是故鄉》中外籍新娘既異國又在地的催淚小調...,以下:
·線道184
·風神125
·日久他鄉是故鄉
來自:怪鴨婷
P.S.縣道184就是下南橫,六龜往西,經美濃、旗山到田寮的椰林道,我們去騎過好幾回。
再來More,小帽整理了以上四首歌的歌詞及解說在「意見欄Comment」裡,還有上次的菊花夜行軍...
星期一, 8月 21, 2006
星期五, 8月 18, 2006
星期四, 8月 17, 2006
星期四, 8月 10, 2006
西雅圖凹凸鏡:[北歐永續城市經驗] 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
在哥本哈根這個城市中,少見繁忙擁擠的車流,倒總是見到數量龐大的腳踏車滿街跑,火車站和地鐵站旁、辦公大樓和百貨公司門口總停滿了各式各樣、密密麻麻的腳踏車。相較於世界知名的腳踏車天堂荷蘭,丹麥的哥本哈根也不遑多讓,近幾十年來,這個城市也已經發展成另一個自行車的國度。
在哥本哈根,有高達34%的人騎腳踏車去上班(搭乘大眾交通系統的佔32%,開私家車的則佔34%),58%的哥本哈根市民每天會固定使用腳踏車,據估計,目前哥本哈根大都會有超過一百萬台的腳踏車,幾乎每一個人就擁有一台。
原文鏈結: 西雅圖凹凸鏡:[北歐永續城市經驗] 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
星期三, 8月 09, 2006
藥不藥環法賽?
Martino整理了一些關於Landis環法賽摘冠事件的漫畫,我覺得以上這個特別有趣,您覺得呢?看看我們想的是否一樣?歡迎留言,或是關於環法賽的其他一些想法...
Via來自:martino's bike lane diary
好吧!那我就繼續唱獨腳戲:(以下原為回應文,拷貝到內文,不過所有連結因時間久遠,已經都失效...)
我看到另外一個部落格發表對此事看法,Neil完全同意Landis和他醫生的說法,堅稱Landis是清白的,主要論調是「睪丸(雄性)激素Testosterone」高並不是問題(隨便吃一個漢堡就會很高)。他表現起伏的原因是第16站太患得患失,而補給不夠;而17站則是已無顧忌、放手一搏,憑藉著決心與高超的下坡技巧(Landis騎登山車起家),再加上領先集團釘住黃衫而放掉他的錯誤策略,因而贏得第17站。
他的說法也得到幾個回應附議,相信Landis的清白(很多美國人如此堅信:認定刻意要過意不去美國人)。不過,更精彩的是最下面那個Hooptie的回應,他說:別傻了!不要相信Landis和他醫生的說法,他們步上阿姆斯壯的後塵,選擇堅稱清白,而讓他的競爭對手藉機妖魔化。他贊同Cyclingnews的一篇報導,德國醫師Kurt Moosburger認為「環法賽用藥是普遍的」,用藥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強而是為了恢復,因為如此高強度的比賽,你是可以不用藥而拿得好成績,但是無法持續。而「睪丸(雄性)激素Testosterone」即是其中常用的一種,做法是用睪丸激素貼片(治療用)貼在陰囊約6個小時,作用不是為了增加激素(這樣會被檢驗出),而是幫助身體迅速恢復。Hooptie甚至臆測真正的故事是:Landis因為16站太累而在睡前忘了把貼片撕掉,一直貼到隔天比賽前(所以才被測出含量太高)。
哇!這真是讓人眼界大開,符合人們談論「環法賽不可能不用藥」的說法,所以這個漫畫才讓我覺得特別有趣,比賽用機油哪一種沒有添加其他成份?問題不是用不用,而是公平性的問題,還有民族情感等牽扯...。
所以說:It's all the game ! 我不知道有誰被傷害了?還是不痛不癢?今年環法賽真的很有趣!
Via來自:martino's bike lane diary
好吧!那我就繼續唱獨腳戲:(以下原為回應文,拷貝到內文,不過所有連結因時間久遠,已經都失效...)
我看到另外一個部落格發表對此事看法,Neil完全同意Landis和他醫生的說法,堅稱Landis是清白的,主要論調是「睪丸(雄性)激素Testosterone」高並不是問題(隨便吃一個漢堡就會很高)。他表現起伏的原因是第16站太患得患失,而補給不夠;而17站則是已無顧忌、放手一搏,憑藉著決心與高超的下坡技巧(Landis騎登山車起家),再加上領先集團釘住黃衫而放掉他的錯誤策略,因而贏得第17站。
他的說法也得到幾個回應附議,相信Landis的清白(很多美國人如此堅信:認定刻意要過意不去美國人)。不過,更精彩的是最下面那個Hooptie的回應,他說:別傻了!不要相信Landis和他醫生的說法,他們步上阿姆斯壯的後塵,選擇堅稱清白,而讓他的競爭對手藉機妖魔化。他贊同Cyclingnews的一篇報導,德國醫師Kurt Moosburger認為「環法賽用藥是普遍的」,用藥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強而是為了恢復,因為如此高強度的比賽,你是可以不用藥而拿得好成績,但是無法持續。而「睪丸(雄性)激素Testosterone」即是其中常用的一種,做法是用睪丸激素貼片(治療用)貼在陰囊約6個小時,作用不是為了增加激素(這樣會被檢驗出),而是幫助身體迅速恢復。Hooptie甚至臆測真正的故事是:Landis因為16站太累而在睡前忘了把貼片撕掉,一直貼到隔天比賽前(所以才被測出含量太高)。
哇!這真是讓人眼界大開,符合人們談論「環法賽不可能不用藥」的說法,所以這個漫畫才讓我覺得特別有趣,比賽用機油哪一種沒有添加其他成份?問題不是用不用,而是公平性的問題,還有民族情感等牽扯...。
所以說:It's all the game ! 我不知道有誰被傷害了?還是不痛不癢?今年環法賽真的很有趣!
星期二, 8月 08, 2006
單車新勝地--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
不論你是Roadie或是Mountain Biker,都會熱愛這個帶有歐風的美國「馬利蘭州Maryland」歷史小鎮--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這個東岸小鎮的「三橋屋漫遊Three Covered Bridges Cruise」入選trails.com最佳公路路線,附近也有不錯的登山車路線,如Gambrill State Park。
從福德郡入口網站看來,這個小鎮也頗精緻迷人,最近則是吸引眾多單車族來此一遊,變成一個單車友善城市,20個月內連開三家單車店。另,被摘掉的環法賽2006冠軍Landis來自這裡(不知是加分還是減分?)。
Original原文:gazette.net
Via來自:washcycle
P.S.美國之大又給了我這井底之蛙上了一課:
沒有看清楚就急著從文中帶到的城市或州去地圖找這個「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德州Texas、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都有Fredericksberg的地方,賓州還有三個。從文中帶到「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原本是缺乏大型購物商場的小鎮,都還要到「蒙哥馬利郡 Montgomery County」去購物,賓州也有個蒙哥馬利,我就一直在賓州地圖上想解讀哪個才是真正這個單車新勝地。
一開始沒有從馬利蘭州Maryland去找,那當然是誤以為瑪利蘭Maryland不是個州...。這不是第一次迷失在上次從美國買回來的全美國地圖,一個州放在翻開來約是A2大小的地圖中,還是密密麻麻!
從福德郡入口網站看來,這個小鎮也頗精緻迷人,最近則是吸引眾多單車族來此一遊,變成一個單車友善城市,20個月內連開三家單車店。另,被摘掉的環法賽2006冠軍Landis來自這裡(不知是加分還是減分?)。
Original原文:gazette.net
Via來自:washcycle
P.S.美國之大又給了我這井底之蛙上了一課:
沒有看清楚就急著從文中帶到的城市或州去地圖找這個「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德州Texas、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都有Fredericksberg的地方,賓州還有三個。從文中帶到「福德郡 Frederick County」原本是缺乏大型購物商場的小鎮,都還要到「蒙哥馬利郡 Montgomery County」去購物,賓州也有個蒙哥馬利,我就一直在賓州地圖上想解讀哪個才是真正這個單車新勝地。
一開始沒有從馬利蘭州Maryland去找,那當然是誤以為瑪利蘭Maryland不是個州...。這不是第一次迷失在上次從美國買回來的全美國地圖,一個州放在翻開來約是A2大小的地圖中,還是密密麻麻!
星期五, 8月 04, 2006
【讀書心得】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淑英的讀書心得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Radical Acceptance : Embracing Your Life With the Heart of a Buddha)
接觸到此書是上週( 7/23)的大雨把我吸引到書店去找工具書,沒想到就在轉身欲離去前的書櫃上,看見這書名便深深的受到吸引,尤其是書封上的話『當我們停止與自己為敵,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時,我們已經開始擁有全然接受自己的慈悲與智慧。 』我是否也常會因看因自己的不完美或是透過第三者的肢體、言語讓自己感到自己難過或是被拒絕…。
生活在繁忙、競爭、高速的知訊衝擊下,我常常會迷失自己,尤其是ㄧ不小心就會失控,而原來這失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想掌控,恰克 .葉格『失去了意識才得以暫停想控制的衝動』,如果我也能在一天之中,偶爾停留下來,問問自己: 『此刻,我是否如實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我是否如時接受自己身體的原貌?心的原貌?我是否如實的接受自己情感和情緒的原貌?不要批評自己,只要清楚的覺察自己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情感、念頭和行為表現就好』或許就更能看待情緒的來與去。『奇怪的矛盾是,當我如實接納自己本來的面目,我倒反能有所改變了』 --Carl Rogers
還沒來得及看完全書,就又開始非正式的接受諮詢,只是ㄧ次次自己更加的用心與謙卑,不是她的不能而是她無法接納自己、看見自己的不完美 …豁然讓自己看見人與人之間的事,多了些方向,少了些主觀和強加他人身上ㄧ堆無用的意見或自以為是的專業判斷;原來人要先學會接受自己,才能在別人面前自在輕鬆的活著。那就『什麼也別做』,只要簡單地注意自己內心正在經歷什麼。
重要的是,你關心。
重要的是,你在感受
重要的是,你注意到了
重要的是,讓生命全然地流灌你
…… Roger Keyes的詩作<北齋說>
博客來書本封面鏈結:http://addons.books.com.tw/G/001/9/0010334799.jpg
博客來對本書的介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4799
星期四, 8月 03, 2006
關於閱讀這檔事.
by 阿土哥哥
記得我們幾個人的「作文比賽」嗎?那場山羊史上最多字數、最激情澎湃的討論,誘發了一位暱名的朋友回應道「我喜歡閱讀,並總是沉浸在書中作者的絕妙想法之下,享受著無可言語的感官經驗,每每被那些不同的想法所震驚;可是有一次,我突然被自己的這些美妙感受嚇了一跳,總覺得有些不對勁,經過了大約半年不碰書之後,終於發現了,每當某個片刻我享受著那種絕妙的閱讀樂趣時,事實上就已經停止了自我的思考,並完全臣服於作者的意識之下;我喜歡騎車,可是每次騎車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是痛苦而煎熬的,其餘時間是在喘息.........」,網路上的朋友如此真誠地表達他對閱讀與騎車的感受,隻字片語都值得我深思再三。
何以享受絕妙樂趣時會反被嚇了一跳,而痛苦再三的事卻是自己的喜歡?阿桂說「許多概念、想法都在停車休息時也跟著消失不見,我甚至要刻意停下來記錄正在喘息踩踏時的浮光片羽」,可別忘了,阿桂對平面資訊的胃納量也是很大的。
讀書可以是很單純的樂趣,陶醉在作者創造出來的無垠時空中,是一種美妙的體驗,就如同您去看了一場好電影,聽了一首好歌,看了一幅好畫,就因為這種美好的經驗,人們很難不上癮,而讀書更是其中最便利的一種方式。騎車呢?它可沒有預先寫好的文本,它也不會只有單純的視覺或聽覺的刺激,它可能很累、可能很熱、可能很擁塞、可能很暢快、可能很驚奇,也可能很危險,他是一種行動,更是騎士與環境的互動,它會激發你的創意,甚或驗證你的想法,這些特性,讓我個人曾經好一陣子不斷地發表格單車致知的通勤日誌。
那到底是「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呢?讀了書就會「知」了嗎?做過了就一定懂了嗎?我的看法是,知難行也難,行難知也難,但知或行,或知搭配行,或行搭配知的過程,都可豐富我們的生命,增添我們的對事物認知的廣度與深度。重點是,輕鬆也好,艱苦也罷,過程中能否不斷帶給我們樂趣才是持之以恆的關鍵。書讀多了,多少可以站在別人的肩上堆疊出自己的看法,而事情做多、經歷多了,自然就會有熟練的技巧與自己的獨家經驗。
人的時光有限,讀書可以說是一種最有效與取巧式的學習方法。問題在於如何將資訊透過閱讀變成知識後,再轉化為自己的技能,如此正向循環不已(還記得我畫的那張腳踏車示意圖的二個輪子嗎)?如果說我對哺草會有任何期望,就是想鼓動大家去練習、去熟悉這樣的循環。想要這樣做,第一個步驟當然還是得鼓勵大家找本看得下去的書把它看玩,接下來試著把你看完的感覺表達出來(這是化資訊為知識很重要的一小步,也是脫離作者所預設情境,建立自我想法的第一步)。我想問題就在於,自己靜靜地看完一本書容易,要發表自己看法就不會沒有顧忌。例如我家大公子,丟本書給他看他很樂意,連哄帶騙要他寫點心得讓他老爸貼到哺草會書架得意一下,免談。
有本書叫80|20原則,裏面講得不是沒什麼道理,但我老想挑戰那其中80的部分,只因為那樣才有趣,能突破50才會感覺比較不孤獨,於是失敗或碰落一鼻子灰或許是理所當然了。
單純的分享或經驗傳承,就我個人而言,已無法平衡在哺草會上面的投注,然而下一步在那兒,我總不太習慣只有80|20的80|20太過投入。加油吧!給自己打打氣,希望不用這麼早就得去找屬於自己的「卡兒哈甘」!
訂閱:
文章 (Atom)